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数字劳工概念是在当前数字媒体时代这一特定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揭示资本通过媒介隐蔽的剥削受众,最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随着当前数字媒介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生活无法离开媒介使用,工作区域和休闲区域的界限被打破,而资本则借助媒介隐蔽地对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剥削,这也就意味着,受众无时无刻不在为资本家服务,受资本家剥削。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大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营造了一个看似平等的传播环境,实则遮蔽了对用户的剥削,用户在此媒介环境中日趋成为一个个免费劳工。
二、研究目的
传播政治经济学延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统,着重分析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过程,从而揭示传播与文化工业的复杂性以及通过资本实现的传播与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二、“数字劳工”的概述
(一)“数字劳工”的定义
(二)“数字劳工”的特征
(三)“数字劳工”劳动价值的产生机制
三、“数字劳工”劳动价值创造的特点
(一)技术上与数字通信技术高度绑定
(二)时间与空间上表现出弹性
(三)工作能动性上具备一定主动性
(四)工作内容上体现出产销合一
(五)工作契约上的多样性
四、“数字劳工”劳动价值创造的异化问题
(一)劳动异化下个体主体性的削弱
(二)对数字应用的过度依赖与沉溺
(三)用户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五、“数字劳工”劳动价值创造异化现象的治理路径
(一)平台:重拾价值理性,保障用户权益
(二)政府: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三)用户:厘清个人需求,提高媒介素养
(四)媒体:发布新闻评论,加强理性引导
预期目标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出发,通过分析“数字劳工”的定义、特征和产生机制等,结合短视频、直播、社交及功能性平台等应用程序的案例,揭示资本和平台对用户的隐性剥削,以及由此总结“数字劳工”可能带来的问题,并在提醒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探究有效处理“数字劳工”现象的治理路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劳工”研究的相关文献,充分搜集有关“数字劳工”的资料,借助相关学者的理论为基础,对“数字劳工”的发展历程、“数字劳工”现象带来的问题与反思以及可能的治理路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浅薄见解。
2.深度访谈法
以“数字劳工”现象分析为主,通过抖音、快手等“数字劳工”大量聚集平台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再结合相关理论,通过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探讨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下“数字劳工”现象的具体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展望,即相关弊端和解决对策。
借助深度访谈,使理论更加具体生动,具有说服力。
4.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M].周延云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罗锋,王路阳.被遮蔽的群体:数字劳工的形成、发展与前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98-104.
[3]胡璠.情感与身体:数字劳工研究的新维度[J].科技传播,2022(02):118-121.
[4]喻国明学术工作室.“数字劳工”与权益平衡:区块链对网络平台机制的全新建构[J].东南传播,2020(05):1-4.
[5]李多,彭兰.201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八大议题[J].全球传媒学刊,2020(01):15-36.
[6]姚建华.零工经济中数字劳工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传播,2018(03):66-68.
[7]夏冰清.数字劳工的概念、学派与主体性问题——西方数字劳工理论发展述评[J].新闻记者,2020(08):87-96.
[8]姚建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媒介产业数字劳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116-122.
[9]田园.新媒介生态下的受众参与特征[J].青年记者,2016(33):16.
[10]李彪.平台资本主义视域下的社交平台:价值本质、社会劳动和公共治理[J].社会科学,2021(06):171-178.
[11][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劳工与下一代互联网[J].全球传媒学刊,2018(04):127-139.
[12]文军,刘雨婷.新就业形态的不确定性:平台资本空间中的数字劳动及其反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06):92-106.
[13]邓佳怡,马昱宁.数字劳工视域下微信视频公众号用户行为研究[J].青年记者,2021(22):92-94.
[14]李倩.数字劳工价值创造的多维透视[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1.
[15]穆长城.移动社交平台“数字劳工”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22.
[16]汪金汉.从“受众商品”到“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观的争鸣与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0.15——2024.12.23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22.12.24 ——2024.1.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1.6 ——2024.2.24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4.2.25 ——2024.3.10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4.3.11 ——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22 ——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3 ——2024.5.26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8. 2024.5.27 ——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8. 2024年6月初 学生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