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儒士与策士:《孟子》与《战国策》寓言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一、前言

《孟子》体承儒家之主张,《战国策》记述纵横家之谋策,使得这两部经典中与上位者的博弈部分,体现出儒士与策士截然不同的政治目标。而士作为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两者对差别巨大的政治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手段是相同的,即通过论辩的共同方式对不同的政治主张进行输出。这也造就了《孟子》与《战国策》辉煌的论辩成就,前者的论辩多为孟子的传道之言,后者则记录战国策士的雄辩之才,两者所代表的儒士与策士的这一论辩差异在寓言的选择中体现得更为微妙奇奥。儒士论辩中的哲学性寓言与策士论辩中的策略性寓言共同交汇在这两部先秦散文的文学空间中。在士阶层地位普遍提高的战国时代背景之下,寓言成了辩者以士的身份来参与政治,进而影响上位者政治实践的具有保护性的语言策略,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论辩水平。当代视野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实践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新冲突与新对抗,语言表达中的思想性与交流话术的功能性在生活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的语言艺术加以批判继承,是一条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寓言本身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与话语蕴藉属性出发,进一步探索呈现在这两部著作中的寓言在士的游说与上位者的决策之间所发挥的艺术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1.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首先,明确《孟子》与《战国策》中的寓言典型,按照对于寓言的合理的定义进行统计和分类;其次,针对分类在《孟子》与《战国策》中进行比较,从儒士与策士的不同行为原则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于被论辩裹挟的寓言在这两本经典著作所营造的文学世界,探讨辩辞中使用寓言的深层目的以及在寓言在辩辞之中所发挥的文学审美作用,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核。

2.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