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州评话中“王派水浒”话本的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明代末年,说书艺人柳敬亭的出现标志了正宗扬州评话的形成,从那时到现在,扬州评话的流传已逾百年。
特别是明清两朝,扬州评话作为一种以民间传说故事为蓝本;方言形式说表;大量民风习俗连接的曲艺艺术形式,广受大众的喜爱。
同时以从事扬州评话为生的说书艺人更是不尽其数,从嘉庆到光绪年间,各方名家达到二三百人,更是生出王派、康派、浦派、邓派、李派等多个派别,其情状可谓盛极一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目标在已有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对扬州评话众多流派中,大宗流派之一的王派水浒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特点及语言特点方面的研究,结合不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扬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流传百年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研究的内容 1、王派水浒话本中人物形象的民间化 2、王派水浒话本中情节的松散与紧凑 3、王派水浒话本中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在已有故事基础上,将英雄式人物民间化? 2、情节的安排上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其节奏的紧凑与松散分别有何效果? 3、生活中口语化的语言是如何让融入话本的?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一、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在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深入探讨王派评话的表演特色、话本特点等艺术特征;(二)访谈法:对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针对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访问。
二、技术路线(见附件)三、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首先,导师李燕老师是扬州人,对扬州评话有着深入的研究,且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对申请人进行专业、科学的辅导。
且扬州距离南京较近,便于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石秀》以《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之一的石秀一角为主角,以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蓝本,融合时代背景,地域特色,民风习俗等,汇编成了全新版本的丽堂版《石秀》 。
此项研究以扬州评话中王派水浒王丽堂口述版《石秀》为例,深入研究该话本的艺术特色。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一)2017.1-2017.5 确定研究方向,完成文献综述 (二)2017.9-2017.11 提交开题报告(三)2017.9.28-2017.10.7 根据文献综述,与导师商定主题(四)2017.10.8-2017.10.17 根据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并修改(五)2017.10.18 开题报告答辩(六)2017.10.19-2017.10.26 确定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七)2017.10.27-2017.11.27 完成前期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八)2017.12-2018.5 撰写毕业论文(九)2017.11.28-2017.12.28 完成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十)2017.12.29-2018.1.29 自行修改,完成第二稿(十一)2018.1.30-2018.2.28 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成第三稿,提交(十二)2018.3.1-2018.3.31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形成最终定稿(十三)2018.4.1-2018.5.20 准备论文答辩所有材料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