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养廉银制度研究刍议开题报告
2023-02-22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清朝初期,军事上的威胁逐渐被消灭,而吏治腐败成为影响王朝延续和发展的重大威胁。清初沿用明制,官员的俸禄较低,导致了征收火耗和索要馈赠,贪污索贿之风愈演愈烈。雍正即位后推行“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廉政体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为清朝盛世打下了基础。腐败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重大问题,雍正时期的养廉银制度等反腐措施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本文通过介绍清雍正时期所创的“养廉银”制度的具体内容及颁行后的实施情况,分析该制度对维护清王朝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弊端,最后从法学角度探究其瓦解的原因并且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以供学习参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 “养廉银”制度的具体内容,该制度颁行后的实际实施情况,该制度对于维护清王朝延续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弊端,以及该制度最终瓦解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对于养廉银制度的研究,以历史学科的学者为多。黄乘矩的《关于雍正年间养廉银制度的若干问题》(《清史论丛》1985年第6辑),吴敌的《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等文章介绍了养廉银实施的背景、制度化的过程及所起的作用。法学界有李凤鸣博士从法律史学的角度对养廉银制度弱化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于《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一文中写道:“促使腐败的根本原因是皇权主义及其运作下的官僚制度”,“种种不可逾越的皇权,都可能使养廉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弱化乃至于异化”,即认为养廉银制度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权。、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日本学者佐伯富所著《清雍正朝的养廉银制度研究》,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清朝前期养廉银制度的发展;美国学者曾小萍所著《州县官的银两——18 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详细分析了清朝财政改革的背景,论述了养廉银产生的契机和推广过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022.12开题报告,搜集资料
2022.12——2022.1综合资料、形成初稿
2022.3——2022.5论文修改、定稿、外文翻译
5. 参考文献
[1]罗翊乔.比较视角下我国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18(04):40-43.
[2]王云.论清代廉政法制的历史价值[j].兰台世界,2014(31):34-35.
[3]张春梅.清朝养廉银制度“养”出的弊端[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21-2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