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宗教の影響から見る日本人の死生観――仏教と神道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们曾经提出的“哲学的三大终极疑问”一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去向何方?在一个对生死观问题较为敏感的人眼中,仿佛就是对自己的灵魂最深处秘密的叩问。

人们对于生命以及死亡的观点,合在一起被称为生死观。

研究生死观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更透彻的洞悉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明晰的位置来看待我们的物质生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日本人喜欢瞬间绽放并凋落的樱花;崇尚武士道的精神;日本人喜欢“物哀”的感觉等等。这些都是体现了日本人与众不同的生死观。日本人的生死观很独特,据说他们将死亡看作是一种解脱,一种很美丽的事情。总之,日本人对死亡有一种病态的迷恋。比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就用无比细腻伤感的情怀,对生与死进行了诠释——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这种独特生死观的形成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影响的,比如地域的狭小,资源的匮乏,灾害频发等。就其文化领域而言,是日本的宗教、哲学、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所致。

本课题将以宗教为切入点,阐述神道教和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并分析出日本人生死观的特点。通过研究日本人生死观,可以让人民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对日本文化又多一些深层次的认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1-8周:清楚把握文章主题,明确需要论证的内容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收集有用材料,完成开题报告;
9周:拟写文章大纲,对论文的结构大体上有个把握并开始着手于写文章;
9-11周:围绕主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深入探索佛教和神道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找出背景原因和表现,通过个案分析法对各方面影响进行具体描述;
12-15周:对文中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完成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皓注,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林景渊,武士遒与日本传统精神-日本武士遒研究[M].台北:台湾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89.
3)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4)郭淑云.萨满的社会职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1,(04): 74-78
5)三宅正彦.日本儒学思想史[M].陈北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6)娄贵书,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与武士道[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7)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津田左右吉. 日本的神道[M].邓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10)山折哲雄. 民俗学中的死亡文化一日本人的生死观与丧葬礼仪[M].熊淑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工作计划

1 第八学期 1- 6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2 7-13周: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3 14-15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4 16周或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