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乡土文化研学旅行市场调查研究--以海门中学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8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研学旅行开始流行。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近自然,减轻与社会的疏离感。随着环境的污染、生活压力的剧增,乡村旅游成了游客出行的首选。
通过相关实践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时代的发展。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强大依靠教育,而教育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将学生的潜在价值被充分的挖掘出来。
通过对海门中学高中生研学旅行实施现状的情况分析研究,进一步的规范以及更深层次的打造研学产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研学旅行市场的特点和高中生的研学意向,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研学旅行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家庭、学校都有积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鼓励中小学生修学旅行,培养现代化人才。美国的“夏令营”、“冬令营”,提倡自然教育,走进自然、体验生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英国的“大陆游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事实上,“欧陆游学是一个在英国逐渐形成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行为,几乎每个时期都能找到实例”。1611 年,介绍欧陆游学的《考亚特寄语》发表,书中的雕版画显示前往欧洲的教育旅行已经成为年轻绅士的必要经历和必修课程。像欧洲东部的留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的根本原因是借此得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技能,并在旅行途中饱览各地名胜,愉悦身心,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我国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以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为标志。西班牙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乡村旅游。到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随着工业化加重,农村老龄化越发严重,西方政府决定重建乡村经济。随后,乡村旅游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并在其活跃的发展中显示出巨大潜力。ane reichel、oded lowengart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具有乡村地区的特性。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经济多元化、扩大就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相邻地区的合作,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有局限性,可能还会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破坏乡村传统文化,增加乡村的环境污染,对野生动植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保持审慎态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和文献检索阶段(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30日):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论文构思。
2、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阶段(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15日):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
3、论文初稿撰写阶段及中期检查(2022年1月15日-2022年4月10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评阅。
5.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85:289.
[2]白长虹,王红玉.以优势行动价值看待研学旅游[j].南开学报,2017(1) :151 -159.
[3]张义民.日本小学修学旅行的目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17):57-5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