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外秦淮河某沿河地块滨水景观设计——方案A2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背景:外秦淮河位于南京主城内,从东山桥开始,流经江宁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至三汊河入江口长23.85公里,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在历史上,其起到航运、灌溉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现随着秦淮河需要美化,带来一系列的沿岸变化如河岸改造便提上日程,怎样在美化岸线,修筑堤岸、驳岸的同时,能将沿河景观带结合当地历史、民俗,重现地域性文化便成了本案重中之重。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对项目所在城市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发展沿革、物产风貌、民俗风情、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等相关领域实地系统调研和资源条件分析。
提炼城市发展脉络、文化内核和城市精神;从外秦淮历史进行解读分析,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提取历史元素,对造型元素进行符号化提炼,对装饰风格进行符号化,对材质色调进行选样,对大样做法进行深化;1、关键问题:(1)注重交通流线设计 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系统的交通流线设计,有序梳理未来景观各个出入口周边的人流和车流组织方案,同时保证审美和游憩的基本功能。
同时因基地内保留四处建筑,需要处理好保留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陆地和水面之间的过渡区,常常有着自然生态景观赋予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其景观设计正逐渐被设计师重视起来,包括滨水空间生态环境设计,以及一系列的滨水休闲空间设计。
如:滨水公园、滨水休息区、滨水林荫小路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滨水空间,引发了设计师对多类人群对滨水空间使用需求的探讨。
4. 研究方案
该设计在项目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将滨水地形特征、周围交通情况以及南京外秦淮历史文化等综合考虑,融入独特的设计理念,妥善处理好现代文明与历史文脉如何并存的问题,同时又要为周围居民,尤其是周边高校学生,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本设计需兼顾艺术感、文化感和历史感。
研究方法: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计是地域文化内涵、市民行为方式与景观外在表现形式的有机统一,对城市居民行为方式、城市形象具有直接的影响。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根据选题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第二周: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第三周: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第四--六周:进行方案构思、提出概念设计并进行初稿设计第七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第八周:设计方案定稿并进行鸟瞰图的绘制和局部调整第九周:进行方案分区放大详图、竖向设计及种植设计第十周:进行重要节点效果图的绘制,并进行方案的局部调整第十一周:进行铺地、亭廊等小品的细部设计,并进行设计报告的撰写第十二周:细化和深化方案设计,进行A0展板和A3文本的设计工作第十三周:完成毕业设计硬件或图纸验收、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及规范化检查等工作第十四周:完成答辩及评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