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溧阳市的调查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从老龄化背景来看,21世纪以来,银发浪潮滚滚袭来,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并且,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2030年老龄化速度发展最快时,农村和城镇老龄化程度将分别达到29%和22%,差距也会拉到最大。而江苏省老龄化情况较之全国更为严峻,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9%,居全国第三。(国家统计局网站)。此外,在中国未富先老、计划生育政策、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空巢老人问题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从政策方面来看,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提出关于促进城乡社会化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建议。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10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2008年1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10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对我国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做了相关规定;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新农合、新农保全覆盖的要求,以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社会养老保障覆盖水平较低的挑战。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党的十七大也确立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2011年,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积极地探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些政策一方面为农村居家养老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为农村居家养老建设奠定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石(新农保、新农合的覆盖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供了更关键的物质可能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拟结合以往国内外农村居家养老的文献,基于对苏南(常州溧阳市)农村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溧阳市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及居家养老需求,并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具体因素,通过结合以往文献中所分析的农村居家养老建设的成败经验,总结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农村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建设提供调查数据和建议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调查了解溧阳市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以及对居家养老的需求。
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文献上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以及以往学者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新颖。当前我国在《规划》指导下,各省市开始试点,但多数还是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工作开展不是很积极,制度推行的阻碍大于城市试点,而学者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城市背景下,农村的研究相对很少,因而我们选取农村老人为调查对象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城乡和谐发展以及江苏省建设幸福江苏的要求。我国研究者在看待养老模式变迁的问题上,多是采用问题应对的模式,而从老年人自身特征变化和需求角度出发的研究很少,本项目从居家养老的实施情况出发,立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视角新颖,应用性好。
2.内容新。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者,都越来越肯定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方式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大多数农村老人还是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因而对其居家养老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其不愿意接受居家养老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权衡利弊,为居家养老的建设提供可参信息。此外,此次研究还将从生活照顾、医疗照料、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深入挖掘老人的潜在需求及实际需求以及三类服务的具体需求项目。以期为苏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提供可参建议。
3.可深入利用srt数据资源。在srt调查过程中,我们亲自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调查数据,本次研究充分二次利用srt调查数据,深入分析srt所调查三地中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数据进行居家养老需求的进一步分析。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深入地进行了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3年910月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
2)2013年11月对常州溧阳问卷单另整理和检查;
3)2013年12月进行常州溧阳调查数据的筛选和整理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