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分类施保政策对未成年人的保障效果研究——以南京市秦淮区低保家庭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2007年全面推行至今,已经覆盖了全国2878万户,共5344.7万人口,使农村贫困人口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而分类施保作为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满足低保对象不同需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了解分类施保的实施现状,有益于合理调整分类标准,以便更好的实施低保制度。
1.2低保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是贫困儿童的主体之一,针对这部分家庭子女的健康和教育问题评估分类施保是否对缓解贫困起到了相应作用,提高农村低保家庭中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教育文化水平,也是为了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4.研究目的
4.1本课题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分类施保的具体试行办法、农村低保家庭的基本情况,获取低保户在收入、支出方面的信息,总结分类施保政策的实施现状,为合理调整分类标准提供依据。
4.2分析目前分类施保标准是否满足有子女需要抚养的低保家庭的生活需求,通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教育两方面的支出投入推测其实施效果,其中健康状况通过食品支出、饮食结构和医疗卫生来体现,找出现行分类施保标准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7.研究方法
7.1数据收集方法
7.1.1文献资料法
4. 研究创新点
11.特色或创新之处
11.1研究视角独特,选题新颖
目前对于分类施保的研究并不多,农村低保制度的不成熟迫切需要政策效果反馈来作出相应的调整,本课题就对分类施保统一规定后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更有效的调整分类标准,使农村低保家庭维持基本生活,摆脱贫困。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时间 | 项目研究计划 | 成果 |
2013年12月 |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课题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充实对于农村低保制度分类施保方面的理论知识 | 文献综述 |
2014年1月 |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设计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调查问卷 |
2014年2月2014年3月 | 利用在校时间对XX村深入调查,收集信息 | 获得有效问卷及一手数据 |
2014年4月 | 集中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以及其数据的汇总、归类、各种必要分析,得出初步问卷结果和本课题结论 | 数据处理得出初稿 |
2014年5月 |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终稿 | 论文终稿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