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乌鸦文化的意象考察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
(1)更好体味中日“乌鸦”文化。乌鸦无论是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亦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身影都随处可见。“乌鸦”形象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在北欧神话当中,在日本“乌鸦”被认为是天神降临时的导向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乌鸦”也是一个与鸟、太阳崇拜相关的重要母题。因此,无论是从远古神话还是现代对乌鸦的形象定位,都在诉说着乌鸦这一鸟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更深入了解日本文学。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文化各有千秋,乌鸦形象在中日两国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日本最古历史书籍《古事记》,还是现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著《海边的卡夫卡》当中,乌鸦形象都深入文学作品当中。因此,了解“乌鸦”文化,对理解部分日本文学作品也是有益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
乌鸦,是鸦科中黑色鸦类的通称。乌鸦嘴大而直,羽毛黑色,翼有绿光,多在树上营巢,喜群居,食腐。乌鸦在鸣叫时会耸起肩背,低着头,伸长颈部发出粗哑的声音。在鸟类分类上乌鸦属于雀形目鸦科,该科鸟类体型较大,全世界约有117种,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乌鸦在我国大约有30余种,主要的种类有体羽全黑的大嘴乌鸦、小嘴乌鸦、寒鸦等。在日本,乌鸦的种类主要有大嘴乌鸦和小嘴乌鸦。狄雅尼先生曾说:“意象是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代表。若一种意象与某种意义相关联、反复运用就构成了象征。”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乌鸦”如同一个多面体,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意象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信仰。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中日两国文化渊源及文学作品着手,试图分析“乌鸦”在两个不同国家中留给人们的不同印象;第二章则介绍了乌鸦在中日两国文化中所代表的某些意象或象征的某些品质,第三章主要总结了“乌鸦”在中日文化中的意象由正面为主转为负面为主的一些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本项目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乌鸦”意象的文献,初步了解了乌鸦形象的起源、内涵及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查阅日本文学作品中乌鸦意象开始传入我国时的相关资料,并针对《海边的卡夫卡》、《伦敦塔》和《古事记》这三部日本著作中的相关片段及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乌鸦的不同象征意义。通过汇总分析,阐述“乌鸦”意象所具有的审美高度及文学上的共通性。
(2) 思维方法: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乌鸦”意象的全面内涵,不断章取义,并比较中日文学作品中借“乌鸦”表达不同情感的文献著作,捕捉特殊性,把握普遍性。
4. 研究创新点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虽然国内外学者就乌鸦在中日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及意象有了一定的研究,也发表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大多是从生态学,神话学等方面分析乌鸦的象征意义流变的起源,本文试从历史角度出发,以有关乌鸦神话传说为大背景,对中日两国乌鸦象征意义的流变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阐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现实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9年6月-2019年7月,与相关教师详细沟通,搜集资料,经讨论后,确立研究方向
(2)2019年8月-2019年9月,完成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