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作品《三四郎》中的女性角色美弥子的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他的女性观历来是漱石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井上百合子在『夏目漱石試論』中说“女性问题在漱石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三四郎》里,夏目漱石虽对美弥子着墨不多,但小说中心人物三四郎从幻想到追求,从追求到幻灭的心理过程中,美弥子这一角色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三好行雄所说:“虽然美弥子仅仅是通过与三四郎接触而被加入小说,但是却以她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小说世界。”
关于《三四郎》中美弥子形象的研究已有许多。
李国栋《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中提到“在描写女性外貌时,夏目漱石绝不是轻易地、单纯的使用白色……对于夏目漱石来说,白色是一种本质性色彩,是真诚、纯洁、美丽、神圣的色彩……如果夏目漱石在描写某个女性的面色时使用了白色,那则意味着他对着女性的人格进行了根本的肯定。‘面色白皙’是夏目漱石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主要特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论文将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人物形象再分析,以减少单一视角造成的评价偏颇。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讨论夏目漱石作品中是否有意或无意识地体现出父权思想下的局限性。最后从文本内外分析美弥子的形象及其评价,总结当时女性面临的问题,启发思考当下社会性别的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较多,有充足的资料来源进行文献研究,目前已开展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主题研究的日文书籍已经问世,虽然暂时无法看到书籍内容进行参考,但是可以参考网上已公开的目录部分进行论文结构的架构。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关于美弥子形象的论文,总结其普遍印象。
4. 研究创新点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文学研究开始将文学作品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近年,随着学术领域中社会性别视角的扩大,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夏目漱石作品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以《三四郎》为例,有批评者指出,美弥子的表现更多地通过男性角色(三四郎)的视角来阐述,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
本文将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对文本的详细探析,解读在文本内容中隐藏的男权意识形态。从女性视角来分析,美弥子许多获得消极评价的行为或许会有新的正面的解释。夏目漱石作品中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关心之下可能暗含性别和时代带来的局限性。作品中其他人物对美弥子的评价可能也暗示了夏目漱石本人的态度,作者对美弥子的态度可能并不全是肯定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论文的撰写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文献收集与整理阶段。首先,对选题中的关键字含义进行细化、具体化,明确研究范围和内容。收集、整理、处理文献资料,中日对照进行文本分析。吴树文是国内早年翻译漱石文学较多也是比较权威的译者,因此,《三四郎》中译本以吴树文先生翻译的中译本为主,辅之参考其他译者的多版中译本,对翻译模糊之处比照日语原文明确意思。本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不断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中期:思路的梳理与初稿写作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上一阶段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各论文争议点和逻辑关系,并在寒假期间进行论文的初稿写作。
后期:论文修改与完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与导师交流探讨,发现论文写作的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拓展内容,总结研究结论。并进一步规范论文写作格式,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