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国家面积 236800 平方公里。长度从北到南长 1700公里,与其相邻的边界国家有 5 个,北接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与越南、缅甸、泰国西部相连,西与西威尔士西北部边境接壤。20 多年前,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努力发展经济,使国家从最不发达国家的名单中退出。1986 年提出了迈向 2020 年的新经济机制,强调价格体系是在商业基础上的市场机制,使管理在促进关系经济得到更多的重视。1986 年以后老挝的经济一直稳步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升,1998 年经济增长最快,这是直接投资的结果。从 2005年至今,老挝经济稳步增长。老挝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关系,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媚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2010年的ASEAN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确定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构建和人文交流为主体的互联互通建设蓝图。2013年老披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老挝加入WTO后,不仅给中国企並投资老描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而且还将会为大循公河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利的条件。2013年,老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老拙目前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国包括中国、越南、泰国、日本和韩国。
(1)理论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创汇是出口增长的重要结果,老挝有必要通过出口的发展来平衡与其他国家的优势,使国家的经济受益。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和文莱建立了开发生产、提高效率的机制——东盟。老挝是东盟的成员之一,通过提高效率机制、加入东盟市场,老挝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还提高了工人收入,达到了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平衡。因此,对老挝的对外贸易进行深刻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丰富对老挝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老挝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政府颁布法律法规促进加强与世界许多国家贸易合作。特别是中国,老挝和中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每年中国对老挝的出口和投资量都有新的突破,因此,研究老挝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对于促进中老的双边贸易化及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能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提供一些参考,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老挝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老挝的对外贸易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国外相关学者对老挝的贸易研究主要集中在老挝与东盟各邻国之间以及老挝与中国的贸易。其中,Sompasong 和 Phommachack(2013)使用引力模型对老挝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流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盟成员国对老挝的经济出口、进口的价值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老挝的贸易合伙国家大部分是邻国。同时老挝还遇到一些问题,原料出口较多,成品出口少。针对这一现象,Sompasong 和 Phommachack(2013)提出老挝应该支持商品成品出口,创建更多工厂在本地生产,从而减少对出口自然原料的依赖。 Bounthong 和 Sophavanhdy(2013)研究了老挝首都万象市服装的出口,考虑政策、生产状态、服装工业成品的竞争对促进投资和出口的作用。研究发现老挝政府促进服装成品投资政策的形式主要是:业务合作伙伴,即国外直接投资,生产具有高成本的产品,因为大部分的原材料是从外国进口产品出口到老挝政府签约的国家及地区,而进口方面政府有一定的政策,如:对有经济合伙协议的国家议的国家征低税,比如美国和欧洲国家。
|
| Chanthaphilith 和 Chiemsisoulath(2013年)研究了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发现中国是老挝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并且也是老挝最大的投资国。老挝主要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有:矿产品、农产品、林产品、非木材林产品、原木、木制品。老挝进口中国的主要产品有机械、摩托车、汽车、发动机、电视机等。因此,两国应加强贸易往来,以促进两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资源,所以国际贸易创造了产品的成本各不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将有助于分析和描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支持贸易政策适合所有国家,即使在自由市场中,国家之间也将产生贸易,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和进口处于劣势的产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生产各种产品的差距。因此,DavidRicardo 提出,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绝对的产品种类优势,能够生产造成对各方都有利的效率最高的生产,处于相对优势的商品出口到处于劣势的国家。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也有诸多学者对老挝的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了研究,现摘取有代表意义的介绍如下,高明认为在“一带一路”效应持续发酵的情况下,作为中老间经贸交往最前线的磨丁口岸正逐步由边贸口岸升级为经贸特区。作为中老边境贸易的最前线,中老两国于1993年时分别在磨憨与磨丁两个城市设置国家级口岸。为进一步刺激两国间经贸交往,老挝政府于2003年正式批准了名为磨丁黄金城的经贸特区开发计划,研究者认真分析了该口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可展望,对中老之间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傅绍华(2015)认为老挝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其贸易结构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因此通过对老挝对外贸易结构中的商品和科技结构分别进行实例分析,通过这两个要素总结出老挝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整合老挝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水平。张明文(2016)从老挝重要的战略地位说起,通过对中国与老挝两国的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分析了中国和老挝在贸易往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傅绍华(2015)认为老挝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国家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对于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高,自身出口能力弱,存在较为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因此研究者通过系统回顾老挝近些年的对外贸易情况,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对外贸易结构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为推动老挝经济发展献言献策。佟湾(2016)分析了老中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框架下发展经济合作的优势及老中两国双边贸易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对老挝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应。而结果表明,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对老挝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正外部效应;其次,老中双边贸易迅速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两国经济增长,但是各自的边际效应有所。高蔚玲(2015)也研究的是中老之间的贸易关系,通过对中国与老挝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对比研究,以优势互补,促进中、老双边经济的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促进中国和老挝双边经济的发展。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1)分析阐述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模型在近十年以内的变化。
(2)分析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针对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文献分析法又称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获得资料,通过阅读、分析、整理这些文献资料,总结归纳老挝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结构、进出口商品数据为下文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
(2)数据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记录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更直观的展现数据的变动,从中分析出老挝近十年以来的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中确定探究待解决的问题。
4. 研究创新点
五、选题特色及创新点
(一)选题特色:
本论文运用数据分析、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老挝对外贸易进行深开掘,这也可以看做是本文创新之处;此外,本论文对老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具有深层次的论证,目前,有关商品结构方面研究的文字与图像资料已经基本搜集齐全,并已基本阅读完毕,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消化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总体的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为本论文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辨性条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9.12.13--12.15 寻找相关文献、论文或书籍
2019.12.21--12.25 结合实际案例,开始分析
2019.12.27--01.31 着手进行论文写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