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都稳居世界前列。2019年09月12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和存量分别为1440.4亿美元和1.98万亿美元,两者都稳居全球前三。2018年我国OFDI投资存量相对集中,在“一带一路”我沿线国家(地区)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万家,2018年当年直接投资流量178.9亿美元,年末存量1727.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2.5%和8.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高投资流量和存量成为了我国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天然气、水电、喝点、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近十年来,从能源结构数据看我国的煤炭消费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我国主要能源来源,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不断上升。从能源消费总量和同比增速来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自2015年能源消费增速也再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之比,是反应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如图1所示)距测算,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15年起反弹,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呈现反弹趋势,2018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

图1 2012——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OFDI持续增长,大量投资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是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能源消耗大,能源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能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对外投资在改善能源效率以及推动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关键因素,对我国下阶段采取针对性的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1.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

最早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的是Kogut和Chang(1991),他们从对日本企业向美国的投资研究中发现,其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技术溢出。Coe和Helpman(1995)提出了技术溢出的检验模型,第一次用科学计量的方法验证了技术溢出的存在。后来,Dunning和Lun-dan(1998)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假说,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市场,从而提高自身实力。Head和Ries(1999)研究发现,日本企业在对美国的OFDI中对其国内的技术进步有正向作用。Driffield等(2007)对英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研究中发现,对于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多的企业,其技术溢出效应更加明显。

近年来,国内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关注度在逐渐提升,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针对OFDI东道国的不同,韩亚峰,冯雅倩(2018)以G20国家为研究样本,通过动态面板估计(GMM)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不同类型国家和我国不同类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指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不仅对G7、欧盟和金砖国家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显著影响,而且流向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OFDI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影响则不显著。梁锶,谢吉惠,苑生龙(2018)则以“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囯家为研究样本,运用修正的C-H贸易溢出模型,研究中囯对中东欧囯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中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中囯对中东欧囯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囯囯内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弱。

针对OFDI逆向溢出作用地区的不同,刘洁,赵鑫磊,陈海波(2019)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冉启英,任思雨,吴海涛(2019)通过OLS、DIFF-GMM、SYS-GMM3种基准线性回归方法论证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单位变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正向冲击且持续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最为迅速但后期持续性较弱,地区腐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作用。

最近,吴瑞兵(2019)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仍是影响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以OFDI与人力资本结合的吸收能力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2.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

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话题在最近三年才开始被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起其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少。

姚战琪(2017)通过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指出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道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并且东道国的法律制度质量和腐败监管程度以及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越低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抑制效用也越高。而张媛媛(2017)研究表明制度距离对于逆向技术溢出起阻碍作用,但具体来说,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较为显著,而政治距离对逆向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并不显著。后来付韶军(2018)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区域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全国总体和中西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则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姚战琪(2017)研究发现,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后来冯巧娜(2018)研究指出,我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可以吸收消化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我国技术水平提高,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细分到东西部来说,东部地区对沿线国家OFDI所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溢出在该地区不能产生技术溢出,并且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东部地区可以从沿线国家进口获得技术溢出,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后,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显著。

3.国际贸易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关系研究

目前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十分有限,但已经有学者对于国际贸易和能源的关系进行研究。高大伟,周德群(2010)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增加进出口能提高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林伯强,刘泓汛(2015)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的能源环境效率,并通过高度细分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整理得到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然后构建包含Tobit模型的联立方程组,就对外贸易等因素如何影响能源环境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与能源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的促进关系。对外贸易通过进口产品技术外溢和出口中学两种途径对能源环境效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能源环境效率高的行业会更积极参与对外贸易。后来,刘叶(2018)研究发现,国际贸

易总量、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中间产品的进出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都是显著的。进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出口总量与能源效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预测我国的中间产品出口落入“污染天堂假说”,中间产品的进口则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我国中间产品出口落入"污染天堂假说"陷阱,而中间产品进口却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

目前,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还很少。韩玉军,王丽(2016)通过动态面板GMM方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能源利用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增加能够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城镇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回弹效应",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具有负向影响。但这仍没有针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开展研究。王慧芳(2018)开始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她基于L-P溢出公式测度长三角各地级市OFDI逆向技术溢出,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动态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地技术进步,进而改善当地全要素能源效率,而且当地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有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总体不够显著。宋晓薇,王慧芳(2019)针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但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

三、应用前景

我国OFDI持续增长,大量投资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是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能源消耗大,能源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能源占主导地位,石油呈现高消费低生产的态势,主要的供应则要以来进口供给。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上升,但目前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很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能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对外投资在改善能源效率以及推动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关键因素,对我国下阶段采取针对性的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国家层面上主要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理论上分析,技术溢出带来的进步能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由此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通过技术溢出提升我国的能源效率,增加清洁能源的结构比例,缓解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带来的能源问题。但目前学界仍无针对性的研究揭露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系。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五、研究目标

根据上述对上述文献的回顾,了解相关研究现状,选取合适的研究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ofdi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分析实证结果,对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ofdi提升或改善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建议。

六、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梳理ofdi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现有研究内容。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进行整理分析,并作出详细的阐述,为下文研究奠定基础。

(2)统计测算法。通过l-p溢出公式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进行量化,通过sbm方向距离函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十一、特色或创新之处

(1)针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大多针对发达经济体,例如g20国家,“一带一路”中的中东欧国家。忽略了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而这些经济体是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的主要投资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省份进行划分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一带一路ofdi逆向技术溢出作用地区的差异带来的作用效果的差异。现有研究发现,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影响较弱。探究其中的原因,提出影响东西部作用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提升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有助于地区发展平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十二、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时间节点

预期计划

2020.01.10

论文选题(完成文献综述)

2020.03.10

论文开题(完成开题报告)

2020.03.25

中期检查(完成数据搜集和分析)

2020.04.15

论文初稿

2020.04.30

论文定稿

2020.05中旬

论文答辩

2020.05

论文终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