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酒文化看中日国民性格的差异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酒文化这个层面出发来研究中日两国人民性格以及做事风格的异同,并由此得出跨文化交流的重点,即:注重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体系间文化的对比。充分认识跨文化交流,不仅在文化层次上,在政治决策、经济来往等不同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一种以小见大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目前,从国内外对于中日久文化研究的数量来看,中国的研究者居多。主要有严雪燕、祝葵的《中日の酒文化についての研究》和朱玲莉的《中日酒文化比较说》,这两部文献较为全面的对中日酒文化进行了对比。而日本的文献相对较少,可以通过永井荷风在《断肠亭日乘》中对日本醉汉的表述来体会酒对于日本人的影响。具体参考文献如下:[1]永井荷风.断肠亭日乘[M].岩波书店,1981 [2]龚若栋.试论中国酒文化的礼与德[J].民俗研究,1993(2) [3]徐少华.独领风骚的中国酒文化[J].中国酿造,1997(6) [4]陆平.对酒文化应有的态度[J].赤峰学院学报,2009(11) [5]王永浪.谈日本酒文化[J].魅力中国,2010(8) [6]严雪燕,祝葵.中日の酒文化についての研究[J].科技信息(外语论坛),2010(35) [7]朱玲莉.中日酒文化比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8]高富.中日酒文化比较谈[J].日本学论坛(3) [9]王磊.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0]冯金.日本清酒文化漫谈[J].现代交际,2013(5) [11]严雪燕.从酒文化浅析中国、日本、韩国的国民性[J].北京林业大学,201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中日两国虽然都对酒有着很浓厚的情感,但中国人喜好烈酒,日本人更偏爱清酒。在酒桌上中国人多劝酒,不醉不归,而日本人更愿独饮小酌等。通过对比这些异同点,从而得出中国人热情好客,日本人沉稳内敛的不同性格。充分认识到酒文化的差异背后是两国国民性格的不同所致。抓住日本国民的特性,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对日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当中。目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找出酒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得出更具特点性格差异。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首先,在现有的文献基础上,查阅大量的中日图书文字和影视资料等,分别将两国酒文化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再逐一地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异同点,并指出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性格差异。 该研究方法中的查找日文资料上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外,其余步骤均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对于中日酒文化差异的研究虽然已处于较成熟阶段,但各个研究中的论据类似度较高。例如各文献中均指出中国人爱劝酒、热情好客,日本人喜好喝完一家再一家等等。为此,本论文拟从不同的角度,如酒馆文化、谚语、文学作品中的间接描述等寻找出更具新意的论据,从而得出更具特点的性格差异。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前期工作(3月10日3月31日):通过图书馆、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搜索到更多关于中日酒文化的内容,并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整理思路,拟订论文的大致框架。
中期工作(4月1日4月30日):根据自己制定的大致框架和老师的指导,理清详细的写作思路。并逐步开始初稿的写作和整理。
后期工作(5月1日5月15日):写出初稿并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进行不断地更新,充实。写完后请求指导老师指导和建议,作好进一步的修改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