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料理看生食文化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本论文从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说明了日本人偏爱生食的原因:地理: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独特的海洋菜肴。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气候: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日本料理的特长,就是把季节感体现于其中。不同的季节感有不同的食物。 历史:从古代开始,日本内行海运非常发达,也促进了物流工业的高度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运送新鲜食物垫定了基础。 文化: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从古至今,特别是文化方面,日本吸收中国的文化较多。由于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这就酿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 另外,论文中也阐述了接受生食文化对日本人养生文化的影响。很多鱼类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日本人尽量不去深加工来破坏生食中的营养成分.他们认为这也是养生的一个很好方法. 通过此论文,本人还将深入研究生食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生食文化探讨日本文化的特征。例如,日本文化侧重于注重原生态,尊重回归自然,崇拜古朴,与真实美。
二、主要参考文献①、 日本料理の歴史,熊倉功夫,吉川弘文館,2007年12月1日②、 日本の風土と食,石毛直道,ドメス出版社,1984年10月31日 ③、日本の食文化,原田信男,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2004年3月20日④、日本人の食生活,nhk世論調査部,日本放送出版社,1986年3月20日⑤、日本の食事文化,石毛直道,農山漁村文化協会,1999年1月5日 ⑥、調理の文化,杉田浩一、石毛直道,ドメス出版社,1985年10月31日⑦、異文化との接触と受容,芳賀登、雄山閣出版株式会社,1997年7月5日⑧、肉食文化と魚食文化,長崎福三,農山漁村文化協会,1994年12月31日⑨、日本,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維,大連出版社,1997年12月⑩、日本文化論教程,五十嵐昌行,山東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预期达到的目标
①、通过完成论文的过程加深对日本生食文化的认识,初步了解生食与日本人民生活的种种联系②、掌握本科生论文的基本要求与写作规范③、借完成论文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日语写作能力,并检测四年日语学习的成果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一:开始 日本人喜欢生的食物。这是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本文从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考虑了日本人喜欢生食的原因。二:从地理上看日本是海中之国。日本四周环海,鱼类资源相当丰富。进行少量的加工或者完全不加工,在不损坏新鲜度的基础上,也不会损坏其中的口感与营养。海产物本身含有丰富的盐分,而盐分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因此生食并无不妥。再者,日本的水质很好,温差也不大,寒冷的区域也不多,所以适合吃生的和冷的食物。三:从气候上看 食物是有季节性的。日本列岛南北约长3000千米,涵盖亚热带及亚寒带气候,受复杂的地形和洋流的影响,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显著。但是,大部分的地区都处于温带,属于海洋性的温暖气候,春夏秋冬四季的区别很清楚。夏天受到来自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天则又有来自西北的季风。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原因,野菜的种类非常丰富,这也是和食的主要食材。温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日本人喜欢的风味。四:从文化上看 和为贵。从前,日本受从中国传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信奉以和为贵。日本人尊崇的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始句便是以和为贵,重视和,敬奉佛教。作为日本人,屠杀大量的家畜乃是不仁的体现。五:生食文化对于日本人的养生文化也有影响。煮食会令鱼类中的营养成分流失。鱼类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氨基酸不仅是血液中的胆固醇,还会减少中性脂肪。日本人不想破坏营养成分。对于永恒的重视,也是日本人喜爱生食的原因。总结: 本论文探讨了大多数人所知的生食所持有的魅力,以及生食对日本人的生活有多大的重要性。还有,从日本的生食文化所见的日本文化的特征。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1.与指导教师通过面谈、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对论文的商讨2.通过图书馆搜寻论文所需的书面资料3.借助网络搜寻各类相关电子资料
4. 研究创新点
将日本料理中的生食文化与养生思想结合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1、12月10日至12月31日为论文准备期间,积极广泛地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消化资料,确定论文大致题目。2、1月16日至3月1日充分利用寒假对自己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书写开题报告初稿,为正式书写论文做好准备。3、3月1日至4月30日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并完成开题报告。
4、5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老师修改。5、5月21日之前完成论文第二稿,并交给老师修改。6、5月25日前论文最后定稿。并按规定装订好交给指导老师。7、5月底,根据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