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意识形态视角下中国文化译介之思考——以莫言《白狗秋千架》在日译介为例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概况:

2012年莫言因其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学首次受到世界的认可。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尤其是日文。莫言成为继鲁迅之后,文学作品在日本被翻译出版最完整的中国作家。在莫言众多优秀的作品中,《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其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值得被世界所研究。2003年10月25日,日本广播出版协会出版了吉田富夫翻译的《白狗秋千架莫言自选短篇集》,共收录作品14部《大风》《枯河》《秋水》《老枪》《白狗秋千架》《苍蝇、门牙》《凌乱战争印象》《奇遇》《爱情故事》《夜渔》《神嫖》《姑妈的宝刀》《屠户的女儿》和《初恋》。在日译本的简介中,《白狗秋千架》被称为通过饥饿与孤独的体验生动再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现状,被认为是莫言文学创作的根源。日本读者也认为《白狗秋千架》是能让人感受人生困苦的佳作。2012年10月,日本广播出版协会紧急复刊了这部小说集,并称其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原点之作,莫言的珠玉文集14篇。莫言日译本作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即已问世。其中值得注意的译者是吉田富夫,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将莫言作品引入日本的工作。但目前国内外对莫言译介研究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如对莫言创作的审美取向的价值,意识形态对其本人,作品的译介,作品传播的影响研究显得不足。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以文学译介为基本研究对象,区分在文化推广途径、读者的接受度、社会影响度方面译介与传统翻译的区别;

2)选择莫言自选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为研究对象,将从译介的视域对比和剖析日译本和中文本的差异,研究译者、读者、社会的意识形态对译介效果的影响,思考如何保留中国式的想象力与精神要旨,更好地译介中国文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莫言《白狗秋千架》中文版和吉田富夫译本进行描写,对比各种差异与分歧,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解释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从中获得科学的结论,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2)定量定性研究法:本课题拟建立莫言《白狗秋千架》中日文语料库、进行量化统计,在定量的基础上展开译介因素的定性分析。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从译者、读者、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的意识形态译介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2、研究日本读者的期待与诉求、翻译目的、译语环境以及翻译效果等因素,追本溯源地思考影响译介效果的读者、译者、社会三方面的意识形态因素。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前期工作(3月1日3月20日):广泛查找论题的先行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研究,整理思路,拟订论文的大致框架。

中期工作(3月20日4月20日):根据自己制定的大致框架和老师的指导,理清详细的写作思路。并逐步开始初稿的写作和整理。

后期工作(4月20日5月10日):写出初稿并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进行不断地更新,充实。写完后请求指导老师指导和建议,作好进一步的修改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