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概况: 授受关系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 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它充分反映出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及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意识, 日语也不例外。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日语授受表达的内容概述、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研究理据;恩惠意识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授受表现中所体现的恩惠意识、中日恩惠意识的比较等等。
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日语中的授受表现 授受表现的含义2)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a、恩惠意识的含义 (什么事恩惠意识、恩的方向性、恩惠行为、恩惠行为的种类) b、恩惠意识产生原因 (自然风土、社会因素、宗教因素)c、中日恩惠意识比较3)授受表达与恩惠意识的联系4)总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将通过对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及其使用方法、恩惠意识产生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通过中日两国恩惠意识的比较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日本人恩惠意识的特点。
使得不管是日语学习者还是日本文化爱好者都能够从对于授受表现与恩惠意识两者关系的了解中获益、更加准确灵活地使用授受动词、了解日本人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层心理和文化。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描写、分析、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法:对授受动词的基本用法、授受关系的体现方式等进行描写,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解释授受关系中所体现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恩惠意识,以期从中获得科学的结果,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技术路线: 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初步建立论文框架和设想↓ 调查、分析资料↓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调整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进行修改、整理↓得出结果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文献查阅,收集资料,综述与述评,了解、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拟订论文框架;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和论文;第四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研究专著。
本项目研究期限为三年,时间跨度适中,操作便宜,有时间保证。
4. 研究创新点
1、从全新角度探讨了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注重两者之间的联系,强调准确灵活运用授受表达而不是一味的滥用或是干脆不用。
2、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恩惠意识的体现方式的不同,拓展了文化心理层面上语言研究领域的视野和深度。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前期工作(3月1日3月20日):查找这一论题的先行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研究,整理思路,拟订论文的大致框架。
同时拟定两份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并整理调查资料。
中期工作(3月20日4月20日):根据自己制定的大致框架和老师的指导,理清详细的写作思路。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