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流行语的对比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概况: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结合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集团的存在我国长期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戚雨村教授也在《社会语言学概述》中强调: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社会相联系。可以说流行语则是更直观、更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社会现象。
日本学者对此课题的专项研究不多见。不过有关论述也见于一些语言学家的论著中。近年来,以中日两国的语言学研究人员为首的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流行语的研究。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媒体在中国和日本的普及,流行语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而以此为对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流行语甚至还影响到了语言的教育。
中国研究者大都是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流行语的特征、构词法和流行语的变化及功能等问题展开研究。对中日两国流行语进行比较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中日流行语产生的来源及背景;发展的过程;中日流行语的特点;中日流行语的异同点,以及对文化的影响等等。
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 流行语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
(1)描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法:对中日流行语产生的原因背景,发展演变等进行描写,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其中日流行语的特点及异同点。
(2)举例、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法:本课题拟例举近年中日两国所流行的流行语,并对其进行解释分析。
技术路线:
对收集的资料以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
分析,归纳, 总结,提炼 |
收集已有文献资料 |
了解最新中日流行语现状 |
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文献查阅,收集资料,综述与述评,了解、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
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拟订论文框架;
第三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和论文;
本项目研究期限为三个月,时间跨度适中,操作便宜。
可充分利用我校外国语学院中日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日语系的现有设备及资料储备;
可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为论文顺利完成提供质量保障。
4. 研究创新点
探讨了中日流行语的特点及异同点,从语言的异同点着手,分析中日流行语的现状,例举近年来中日所流行的流行语,并进行解释分析。以此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日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前期工作(3月1日3月25日):查找这一论题的先行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研究,整理思路,拟订论文的大致框架。
中期工作(3月25日4月25日):根据自己制定的大致框架和老师的指导,理清详细的写作思路。并逐步开始初稿的写作和整理。
后期工作(4月25日5月15日):写出初稿并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进行不断地更新,充实。写完后请求指导老师指导和建议,作好进一步的修改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