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沉默文化的研究——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2016年是中日建交44周年,中国和日本虽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历史上也有过较良好的文化交流,但近代的历史问题,总是为中日关系蒙上阴影。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日交流也愈加频繁,合作机会也不断增多。可是,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大部分民众对日本都有着强烈的痛恨甚至仇视情结,也有不少年轻人热爱追求日本的娱乐文化,却甚少有真正持理性态度认识日本的知日派。例如对于日本人沉默寡欲的特性,许多中国人理解为心存诡计或是冷漠无情。跨文化传播中的主题就在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认同是跨文化传播的先决条件。本文希望通过对日本社会独特的沉默文化进行背景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消解中国人对日本文化存在的认知误区,从而更好的了解日本,并为跨文化交际打下有利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外学者对传播性沉默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方面比较,此类研究的主旨在于探寻沉默在在东西文化间的理解与使用差异,简而言之,就是比较东西文化的沉默观。其中,较多成果中进行比较时常常借助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传播理论,将有差异的沉默归因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例如在silence and silence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中,作者集中讨论了各种沉默的意义和功能与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显示出美日文化对于言谈和沉默的态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日本方面,也鲜有学者对本国沉默文化做出专门研究,一般包含于日本人国民特性以及社会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之中。
国内方面,大多学者围绕日本人的性格与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性行为展开,论述造成日本人沉默特性的背景及原因,如王育虹在《跨文化交际中沉默是金的日本人》中,把沉默视为日本人的一种性格,从产生原因及表现说明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的日本人。也有学者将沉默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如李朝辉在《沉默日本人的非语言交流》,就对沉默以文化角度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在日本沉默现象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传统文化的遗存 , 同时它也反映出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和耻感文化的主题以及 以心传心 的文化直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将日本人沉默作为一种文化去分析与探究,总结归纳沉默文化的表现,深究导致日本沉默现象及文化的多方面原因,并探寻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互动,日本的沉默现象是否受到影响,并有哪些改变或发展。
研究内容:1.对国内外学者的关于沉默以及日本人沉默现象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一是通过国内外学者关于沉默以及日本沉默现象文化的文献梳理,二是对网络渠道的利用,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将文献与网络资源结合归纳。其次为定量研究,提出假设,设计并发放中国人对日本沉默现象的看法与认识的调查问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委托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在日本调查日本年轻人对沉默现象的认识与想法。
技术路线:中国知网的文献收集,各种中国与日本网站的开放资源。
实验方案:国内外学者关于沉默以及日本沉默现象文化的文献,提取归纳有用信息。
4. 研究创新点
1.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沉默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很少有学者做有关日本沉默的专门性研究,西方学者大多将日本沉默现象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与西方文化作比较。日本学者一般将沉默现象置于日本人国民特性以及社会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之中。中国学者大多围绕日本人的性格与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性行为展开。而本稿将把沉默上升为日本的一种独特文化角度,去探究关于日本沉默文化的方方面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因此,把沉默上升为日本的一种文化是有理有据的。
2.中国学者在提及日本人的沉默现象时,要不是以人际传播中的沉默为对象,即从会话角度切入,对会话中的沉默进行细分并总结归纳了沉默在会话中的语用功能,并对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商业等领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要不是以群体传播中的沉默为对象,即从社会现象角度切入,对群体或大众面前日本人沉默不发言的现象进行分析。目前尚未有一次对两种传播样态中的沉默均做分析的研究。而本稿将严格区分两种传播样态下的沉默现象,并做分别的探究。
3.目前学者对于日本沉默现象的研究的背景均没做特定的解释,因而是从一般角度分析。而笔者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变得热爱交流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热爱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方式,比如说话更加直接,在群体活动前更爱表现自己。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1.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
2.搜集并整理网络资源。
3.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结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