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与互鉴------以《今昔物语集》为例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既不是单纯的接受,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互相启发、渗透、借鉴的过程。

从古至今,两国文学交流首先体现在人员的互访,互访的具体成果表现便是两国文学作品的互相传播,其中包括了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中国文学在日本的翻译出版。

但是目前来说在互译传播这方面两国之间很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多数日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刚出版一年之内就会被介绍到中国来,反过来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出版则少之又少,难上加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根据国内外的文献研究 ,首先了解中日文学的交流史,再将《今昔物语集》代入其中,分别总结出不同历史阶段中日文学的交流互鉴的具体表现,着重研究以《今昔物语集》作为起点,日本文学对近代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提出为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文学又能够重新对中国文学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并加以解决。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今昔物语集》为什么、以何种形式重新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文献的大量阅读,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分析归纳法: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总结归纳中日文化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上的不同。

技术路线:本文从大量文献入手,整理出以时间为轴线,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各个分水岭和转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针对《今昔物语集》在20世纪对中国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和文献很少,并且此书最初从20世纪30年代被引介入中国,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主要围绕在出处和中国题材。

本文以芥川龙之介为承载者,通过芥川龙之介对书中故事的再创作产生的文学作品:《罗生门》《鼻子》等,来分析作为起源的《今昔物语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进而完成《今昔物语集》在中国传播至日本,日本又传播到中国的过程的研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2017年6月-8月: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7年9月-10月: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2017年11月:完成论文中期检查报告;2017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2018年1月-2月:阅读文献,对比原文文本,完善论文正文;2018年3月:论文定稿、老师评阅、修改,进行论文答辩;2018年4月:提交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