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象差异比较中日女鬼文化异同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鬼文化源远流长。
从远古至今,我们都没有脱离鬼文化。
同时,这一小小的文化因子,在日本,也是有着独立的发展脉络和节奏,但它们同属于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即便是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同一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以中日的女性鬼怪文化为研究重点,以期探讨中日两国利用这种形象进行创作所反映出的文化心理及其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历来文献中出现的实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万献出的《中国女鬼》、《明治妖怪》、宮田登的《妖怪民俗学》)对鬼女的形象,产生及发展,比较中日女鬼形象的异同,对中日文化中女鬼形象的同一性和独立性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
拟解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介绍日本鬼文化、妖怪幽灵文化方面的书籍不少,但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和阐述女鬼文化的起源发展等,多是以图画目录的形式介绍日本的妖怪种类和妖怪风俗之类,现有的文献资料里也很少涉及到与中国女鬼文化的比较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整理归纳法,通过翻阅网上资料以及手工翻阅书籍、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中日女鬼文化的相关资料,对既往及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分析、提炼事例为本文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辩证分析法,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根据史料、文献分析,辩证地、科学地认识中日女鬼文化。
比较研究法,通过大量翻阅国内外相关方面的资料和相关的学术成果,以不同的视角,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其他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扩展思路,增加信息量。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从文学作品中将总结归纳有关女鬼的中日资料,发现先行学者既有的研究中对于鬼的类型多是以吊死鬼、酒鬼、产妇鬼、水鬼这样的分类居多。
这些是以鬼的外形、死的方法、动作特点来作为鬼的分类依据。
而本文将以与人类的关系对中日女鬼进行比较以及归类。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7年9月写文献综述(2)2017年10月论文开题答辩、完成开题报告(3)2017年11月论文中期检查报告(4)2017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5)2018年2月论文定稿(6)2018年3月论文答辩(7)2018年4月论文最终稿上传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