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浅析中日同形词体现的中日社会文化差异 ——以“老人”为例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本课题的意义

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的表达习惯,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对一些汉字的独特认识,结合对比发现出的中日双方的社会文化的不同,促进中日双方更清晰地、顺畅地交流和理解。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的研究情况,国内以刘凡夫近些年的新著《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为主要著作进行了阐述。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既有高名凯、实藤惠秀这样的先驱者,也有铃木修次、沈国威、荒川清秀、马西尼这样的新生代学者,以全新的视角,对具体的不同的语言对象进行了考察。

3. 应用前景

促进国内针对于老年人群体的人文关怀水平进一步发展

4.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田一春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と外来語[M].東京:岩波書店,1999.34-78

[2] 白澤正和,中野いく子.老人福祉論[M].東京: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12-16

[3] 大河内康憲.大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J].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下).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2,179-215.

[4] 陈冬青.中日大学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03:89-90.

[5] 杜宏春,朱恩毓.《礼记》的尊老养老思想探微[J].大众文艺,2010,11:76-77.

[6] 丁静.从文化视角看日语的委婉表达[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13-39.

[7] 龚倩仲,崇山,沈峥嵘,陈雨薇,孟旭.让老年失智者拥有生命尊严[N].新华日报,2012-10-11A07.

[8] 姜向群.中国传统尊老文化的社会成因及特点评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3,06:34-38.

[9] 潘均.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19-23.

[10] 前田大作,薛培珍.日本老人的社会问题[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6,03:158-162.

[11] 唐辛子.日本人为何不给老人让座?[J].益寿宝典,2017,16:47.

[12] 王凌,王述坤.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50-67.

[13] 王桥.东亚:人口少子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日本,韩国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7-168.

[14] 肖霄.从语用学角度看日语敬语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4:13-131

[15] 姚天冲,郭一鸣.刍议美、日老年人认定标准[J].劳动保障世界,2017,15:22-23.

[16] 张枫逸. 老年痴呆更名是消除歧视的开始[N].新华每日电讯,2012-10-12003.

[17] 周鹏飞.论我国传统尊老文化的表现、变迁及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3:54-56.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的目标

以作为中日同形词之一的老人一词作为切入点,分析中日同形词在两国日常使用上的不同,结合社会学的知识,探究这种不同所包含的中日社会文化差异。

2. 研究的内容

⑴ 中日两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对于"老人"一词使用语境和语感的不同;

⑵ 老人一词在中日两国文化中出现、发展、演变过程的不同;

⑶ 老人一词反应出的中日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究中日两国在使用老人一词时的语境、习惯的不同。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⑴ 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语义分析法

⑵ 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结构分析法

⑶ 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语用分析法

⑷ 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语源分析法

2. 技术路线

3. 实验方案

⑴ 论文初期尽可能阅读更多的材料,为确定一个适当的论文题目做准备;

⑵ 确定论文题目后,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资料搜索,确定关联学科,并掌握相关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

⑶ 在规定时限内尽可能早的完成论文初稿,给后续论文的修改工作留出足够宽裕的时间;

⑷ 在最终提交论文的时限前,尽可能地修改以确保论文最终稿的高完成度。

4. 可行性分析

⑴ 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对于日本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进行词语的中日比较分析;

⑵ 有论文小组组员和导师的支持和建议,更容易发展问题,进行改正;

⑶ 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料的支持,更容易找到有利于论文研究的资料和理论支持。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 根据社会学学科现有的理论支持,将社会学知识融入到对于中日同形词词义辨析的分析上,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学和语言学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结合在了一起;

2. 以小见大:通过对"老人"一词的中日两国国民使用实例的不同,分析得出此种现象反映出的中日社会文化的不同;

3. 首先由一系列日常实例引出文题,行文风格并不死板。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研究计划

⑴ 2017.9.27日前进行拟定题和查阅文献资料

⑵ 2017.9.27 日前完成文献综述定稿

⑶ 2017.10.25日前进行开题答辩,和小组同学还有老师充分讨论后确定最终的毕业论文题目

⑷ 2017.11.15日前完成中期报告

⑴ 2018.1月前完成论文初稿并至少改正两次

⑵ 2018.3.21 完成论文答辩

⑶ 2018.4.11 完成论文最终稿并上传

2. 预期进展

目前已完成文献综述定稿并已提交,准备准备开题答辩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