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动机对体验的影响研究——以来南京参加研学旅游的中小学生为例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987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存在问题
1.研究背景
研学旅游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旅游转型发展的新形式,自2013年国家层面发布纲要举国大力推行以来,在各地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快速的发展,因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2.存在问题
在我国研学旅游如此火爆的当下,纵观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学者们对于研学旅游的研究大都是从研学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市场机制等层面讨论,多从政府、学校、旅游机构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相比之下对于研学旅游的最重要的主体者即研学旅游者的相关研究就比较少;此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具有以数据支撑为依据的定量研究还十分匮乏。
众所周知,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产生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构成旅游者出行前对其将要进行的旅游体验产生期望的重要源泉,因此旅游动机通常被用来区分不同的旅游亚类( Mc Cain[1],Ray,2003) ,其对于划分特殊兴趣的旅游产品尤其重要; 而旅游体验是构建旅游学科大厦的基础( 谢彦君[2],2005),旅游动机与体验的研究,尤其是特殊兴趣旅游的动机与体验的研究对旅游学科基本认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研学旅游者的动机是什么样的,不同的旅游动机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旅游体验,他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如何,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旅游动机与游客体验一直以来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较少有学者将二者纳入一个模型中系统地探研学旅游动机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
本选题在研学旅游发展迅猛,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拟深入探讨研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以来南京参加研学旅游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研学旅游参与动机对游客体验的影响。以期丰富研学旅游的研究视角,为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现实意义
研学旅游是特殊的一种旅游形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研学旅游动机也是推动旅游者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会影响到旅游参与者的决策,它对体验的影响会反过来作用于研学活动中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等诸多方面,因此对研学旅游参与者旅游动机研究以及游客体验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研学旅游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开展研学旅游的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对研学旅游参与者动机与游客体验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二者之间机制的深入分析,这种从游客的角度出发的视角有助于旅游企业根据其需求动机进行产品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研学旅游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满足感。同时,旅游企业也能提高他们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概念界定
研学这一相关概念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同定义。其中,欧美学者多用教育旅游“education tourism”这一提法;亚洲学者包括我国早期的学者多用的是是修学旅游这一提法;2013年后我国学者的研究基本统一,用研学旅游这一提法。上述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容易混淆,因此笔者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对教育旅游、修学旅游、研学旅游做了一个概念辨析以及研学的概念界定。
表1 中外学者关于研学旅游概念辨析
| 类型 | 代表学者 | 年份 | 主要观点 |
|
教育旅游 | Ritchie BW[3] |
2003 | 教育旅游是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者(过夜游客和远足游客)将“学”作为主要或次要的旅 游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普通教育旅游,成人教育旅游,国际和国内大学及学校学生的旅 行(语言学校学习,学校远足和交换生项目) |
|
修学旅游 | 胡晚[4] | 2015 | 以游的形式,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学习自然文化知识,培养与人相处、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一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的旅游活动 |
|
陈非[5] |
2009 | 从旅游目的和意义上说,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个人研修(学习)知识为 手段,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旅游为形式,有机融合 相关研修课程和旅游项目考察的、国家主导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 | |
|
研学旅游 | 陆庆祥[6] | 2017 | 研学旅行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在内容上超越了教材、课堂和 学校的局限,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 丁运超[7] | 2014 | 研学旅游本质上是休闲教育,是运用自然主义教育、生活教育理念,通过旅行休闲的形 式达成研学的目的使得中小学生可以在研学旅行中快乐学习,全面成长的一种活动 | |
|
滕丽霞[8] |
2014 | 广义上,研学旅游是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 的需要展开的旅游活动; 狭义上特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 校外考察活动 | |
|
杨永双[9] |
2015 | 更强调的是学习方面,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和乡土乡情,围绕学习和生活 开展旅游活动,是一种在国家层面上积极倡导下针对中小学生教育的旅游,具有有集体 为主、德育为先、体验为本的特点 | |
| 教育部 | 2015 | 研学旅行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 式开展的研究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
其中,教育旅游的范围最为宽泛,凡是与教育沾边的异地性活动都可称为教育旅游,它包括了修学旅游、研学旅游的所有范畴。而修学旅游与研学旅游的不同在于,修学旅游是泛指任何旅游者,以“游学相伴、游学交融”为特征的旅游项目,它的主体不受限制,既可以是在校的学生、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上任何具有求知欲望的成人,且组织形式较自由。
关于研学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致观点。其中,陆庆祥、丁运强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研学旅游做了概念界定;滕丽霞从广义、狭义两个维度分别对研学旅游做了概念界定;教育部的定义与学者的定义的主要差别在于参与的主体是否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是否是集体出游的形式。
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研学旅行的内涵剖析,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启示我们在论述研学旅行内涵时应指明参与主体、参与目标以及参与形式。综上笔者对研学旅游的概念界定为:旅游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增长学识为目的,通过旅游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把学习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文化旅游专项活动。
(二)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研学旅游在虽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但是本质上都是教育 旅游的形式开展的。这一形式被国外教育界公认为当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研学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欧洲地区的大游学(Grand Tour)时代,首先在富裕阶层作为贵族子弟的一种培养方式兴起。随后在欧美、日韩国家风靡。
1.动机研究
西方学者对旅游动机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多,对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研究主要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动机相关理论有推拉理论、逃离寻求理论、Pearce 的旅行生涯阶梯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10]
旅游动机最早由德国学者R.Glucksmann[11](1996)进行分类,他从共性的角度分析了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原因,把旅游动机分为心理、精神、身体和经济的动机4个类别;麦金托[12]什认为旅游动机分为: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誉动机日本心理学家今井省吾指出,现代人的旅游动机含有“消除紧张感的动机”、“社会存在的动机”和“自我完善的动机”。学者们对于旅游动机的划分通常都是结合自身研究需要,根据己被广泛认可和采纳的研究结论加以细分和修饰。
2.研学旅游参与者动机研究
国外学者对研学旅游参与者动机及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这一类人群当中。Richie[13](2003)经过研究,确定了文化性、社会性、生理性、心理性以及幻想性可以作为旅游动机的5大维度。而促使学生群体产生旅行想法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第一是通过挑战自我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二是社会性动机,即通过旅行满足学生群体社交或是学习深造的需要。Stanislav等[14](2014)对东欧的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式的调查,研究发现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促使留学生远离母国,走进他国留学深造的根本原因。Abubakar 等(2014)[15]通过北塞浦路斯留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时发现,教育体系的先进性、学生留学待遇、留学国家社会环境等等因素都可以对学生是否出国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旅游者的影响方面,国外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出国游学这一块,国外学者多研究出国游学前后留学生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改变情况上。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出国游学可以促进游客转变对旅游目的地的原有认知,这对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认识和理解旅游目的地国家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出国游学减少了青少年因刻板效应而带来的错误感知现象,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及该国居民。
(三)国内研究综述
1.研学旅游动机研究内容
由于国内研学旅游发展较晚,对研学旅游研究不够深入,内容尚不够全面。因此,当前国内对研学旅游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并且研究散布于游学、修学等相关领域,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研学项目、产品的开发、问题对策或市场探析等方面。也有一部分学者对游学动机进行研究,如王永[16](2014)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参加夏令营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将动机分为内外因并且发现外因动机大于内因。董建英[17](201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研学旅游中实践拓展、学习知识和身心健康三类主要动机。
在国内,在研学旅游动机与体验、满意度的研究方面:杜裕民[18](2012)对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北京研学旅游动机和体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张培忠[19](2016)用“雪球抽样”和“偶遇抽样”的抽样方法对参与游学的成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游学动机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并且满意度在旅游动机与行为意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2.游客动机研究方法
虽然在研学旅游动机方面,国内学者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普通旅游动机的研究还是相当丰富的。
旅游者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因子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旅游者的主要的动机维度研究。张培忠[19](2016)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到游学动机的六维度,即增长见闻、民族认同、学习证明、社会炫耀。王凯[20](2016)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探寻体育赛事旅游动机维度即观赏需求动机、社交需求动机、压力缓解动机。
方差分析用于研究不同动机的强度差异,王芳[21](2015)用方差分析法对大陆赴韩女性的不同动机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赴韩女性旅游者文化动机最强烈,大部分女性赴韩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体验韩国的特色文化景观;业务维度动机被选频次最少,是低强度动机;健康维度动机、购物维度动机和交往维度动机则属于中等强度旅游动机。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划分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主次动机。董建英(2016) [17]从被调查的20 种研学旅游动机影响因子中,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归纳出三类主要的动机———求知、培养兴趣能力,愉悦身心、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张培忠[19](2016)对研学动机的六维度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细分游学市场,为游学市场的市场营销献言献策。结构方程模型用于研究旅游动机与其他因素(如满意度、行为意向等)之间的关系。张涛[22](2012)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饮食旅游的推动和拉动动机要素,明确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王凯[20](2016)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体育赛事旅游动机对赛事观众满意度和赛后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
综上可知,旅游动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学者或选取一种,或同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旅游动机的研究。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旅游动机内容研究方面,学者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旅游动机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动机的维度、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旅游动机分别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旅游体验、满意度、行为意向、忠诚度等)这几个方面的研究。
但是他们对专项旅游研学旅游的动机研究及其对旅游体验方面的研究还很单薄,只有董建英[17](2016)、杜裕民[18](2012)两位学者分别就研学旅游动机的维度、研学旅游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做了研究,这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应用前景
一方面,本研究以研学旅游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或许在实际中能对于旅游企业对他们的目标群体有更好的了解,研学旅行产品的供给有所启示,并且有助于旅游企业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技术保障;研究所得的结论或许能够帮助旅游企业在研学旅行路线规划上提供理论基础指导,规避不利于研学旅行者满意度的因素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旅游企业自身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另一方面,本研究聚焦于对研学旅游者动机、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研学旅游者的需求动机以期更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研学旅行者的旅游满意度。
总之笔者认为本研究对于研学旅行乃至旅游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Mc Cain G,Ray N( 2003) .Legacy Tourism: The Searchfor Personal Meaning in Heritage Travel[J].Tourism Management,24( 6) ,713-717.
[2]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73-121.
[3] Ritchie BW.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M].London:ChannelView Yublications,2003:66-68.
[4] 胡晚.重庆留学生修学旅游市场开拓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15.
[5]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5.
[6] 陆庆祥,程迟.研学旅行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15-20.
[7] 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2014(8):52.
[8] 滕丽霞,陶友华.研学旅行初探[J].价值工程2015(34):68-73.
[9] 杨永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小学生德育,2018,34(3):86-91.
[10] Andrew Holden.Understanding Skiers′Motivation Using Pearce′s‘Travel Career’Construct[J].Annals of Tourism Management,2011,12(34):28-30.
[11] Glucksmann R.General Tourism Theory[M].Berlin:Spring-erGroup Press,1935.Tourism Research,1999,26(2):435- 457.
[12] Lee,Metin Kozak,Nilgun Avci,Nurten Cifter.Market Segmentation by Motivations to Travel[J].Journal of Travel TourismMarketing, 2005,19(1):55-57.
[13] RitchieBW.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M].London:Channel Views Publications,2003.
[14] Tashlai I, Ivanov SH. Educational Tourism-the Caseof Eastern European Students: Driving Forces, Consequences, and Effects on The TourismIndustry [J] Tourism Today(Forthcoming),2014:360-366.
[15] Abubakar AM, Shneikat BHT, O-day A.Motivational Factors for Educational tourism: A Casestudy inNorthern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4,11:58-62.
[16] 王永.研学旅游体验学习活动动机定性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和大英班英语夏令营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4):87-90.
[17] 董建英,任丽霞.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学生研学旅游需求动机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 2016(7):119-124.
[18] 杜裕民.研学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研究——以北京游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7(2):76-78.
[19] 张培忠.中国成年消费者游学动机——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1-53.
[20] 王凯.体育赛事旅游动机对观众赛事满意度以赛后行为意向的影——以上海斯诺克大师赛为例[J].体育教育与研究,2017,32(3):26-30.
[21] 王芳.中国大陆女性赴韩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34(5):95-98.
[22] 张涛.饮食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研究影响研究张涛[J].旅游学刊,2012(10):78-8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来南京参加研学旅游的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后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
1.对已有相关文献回顾并界定相关概念,构建问卷的主要指标与量表体系(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旅游体验一直以来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较少有学者将二者纳入一个模型中系统地探研学旅游动机与体验之间的关系,阐明其作用机理。在学术界中,学者们对研学旅游的动机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还很单薄,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董建(2016)、杜裕民(2012)两位学者对研学旅游者动机做了相关研究。故笔者接下来的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法,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研学旅游动机及其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作用机制,以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研学旅行相关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故笔者认为笔者接下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丰富研学旅游者体验的研究,弥补了以往对游客体验程中忽视对游客动机的关注的不足。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 阶段名称 | 起止时间 | 内容 |
|
第一阶段 |
12月-2月 | 集中整理已收集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详细提纲;大量阅读文献,学习并熟练掌握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SPSS分析方法 |
|
第二阶段 |
2月-3月中旬 | 进一步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且与导师交流后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开展预调研活动,进一步修改问卷 |
|
第三阶段 |
3月中旬-4月中旬 | 进行正式调研工作,完成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工作。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
| 第四阶段 | 4月中旬-5月中旬 | 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