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武将的仁将精神——以大谷吉继等为例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329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日本战国史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巨大,许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当年战国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以“下克上”文化为主流影响的日本战国,人们皆以弱肉强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的“下克上文化”,是指长期以来一步步积累,以“下克上”为中心,相关人士有意识地采取下克上的行动,改变时势或政局的文化。但是还有一些人,以安土桃山时代为中心,在关原之战时为了友情加入西军大谷刑部少辅吉继,坚守作为家臣的职责的岛左近等人为代表,他们没有顺应下克上的历史潮流,在名利与仁义的两难抉择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本文将以大谷吉继、岛左近、直江兼续三位人物为代表,深入了解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的风貌,体会战国武将的仁将精神。
(2)以上述三位武将为展开,进一步加深对日本历史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和了解日本武将文化。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查找权威机构的相关文献及论文,出版物。在阅读其传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进行对比比较,琢磨异同
(2)系统分析法:在资料收集完成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对于以上收集到的内容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说到战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但是在日本历史上同样有一段“战国时期”。而日本战国时代则指代1467至1585年或1615年这段时期,即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日本战国最早出自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在此时期,通过“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逐渐成为政治主导,新兴势力与旧贵族之间的征伐不断,从未停歇。在日本室町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与“永禄之变”被松永久秀与其子久通及三好三人众围攻于义辉府邸,因寡不敌众死于府中。至此室町幕府完全失去实权,直到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强攻幕府所在地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自此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期。安土桃山时期持续到1615年5月,德川家康出动军队讨伐大阪城,此次战役史称“大坂夏之阵”,以大坂城陷落,丰臣秀赖和茶茶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结束了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安土桃山时代结束,历史进入江户时代。本次研究的任务则以活跃在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武将们,即大谷吉继、岛左近和直江兼续为代表的一众武将。这三位武将分别为丰臣家臣及越前国敦贺城城主、治部少辅石田三成家臣、上杉景胜家家老。国内对于这些武将的研究过于片面,而这些武将中体现的“仁将精神”更是知之甚少。本论文角度独特,立意新颖。以个别人物入手,逐个分析,总结升华,有助于加深对于“仁将精神”这一名词的理解。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项目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第一阶段:(2018.12——2019.01)分别收集日本战国武将的资料。
第二阶段:(2019.01——2019.02)了解战国武将们的生平,根据特征进行归纳整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