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俳句的季语中探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411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季语的概念虽然并非古已有之,但远在平安时代,日本歌人当中就有以某种词来表现季节的,而到了14-5世纪的南北朝、室町时代,“连歌”的发句,被认为不能没有季语。即便在太须贺乙字第一个在自己论文中提出“季语”“季题”两个概念之前并未明确提出季语的说法,事实上,正冈子规时代也已经有了类似的说法,即“四季的题目”或“季的题目”,有时也缩为“季题目”,至于在更早的芭蕉时代,用的则是“四季的词”。也就是说,季语的概念在使用前期并未完全成型,但其内涵早已深入日本广大文人骚客的内心。江户时代后反映平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季语也有了增加。直至今日,季语的类别已经变得非常丰富,涉及面也更广,季语也成了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可见,上千年来,季语在日本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能够越发地深入到日本民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从中我们也可知季语必然有他的可传承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
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在俳句中的应用具体地分析季语的内涵,来了解季语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
通过对于季语的分析,从季语的角度探索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及形成这种审美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找权威机构的相关文献及论文,词典。先阅读一些俳句及季语著作,然后参照注释将对比了解含义的异同将其进行分类。在通过对于学者论文的研究和分析了解这些词语的变迁历程。
(2)系统分析法:对于以上收集到的内容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4. 研究创新点
-
本项目从季语的收集到查阅其使用的范围,究其原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更是深入探索其对日本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于日本人民的了解和激发我们对于日本文学作品的兴趣。
-
能够帮助完善我国在季语研究这方面的部分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第一阶段:(2018.12——2019.01)查阅大量季语,了解这次词语在俳句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第二阶段:(2019.01——2019.02)分别了解这些季语的具体含义,并且根据异同进行分类。
第三阶段:(2019.02——2019.03)找出典型的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详细分析,把握使用者的心理及情感,由浅入深,以小见大,逐步深入,结合环境因素等探讨季语所反映的日本人民的审美心理及形成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