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俳句与中国律诗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211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俳句与律诗在音律上和意境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一种说法是俳句是受中国律诗的影响。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中国的律诗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而日本的俳句是五七五句式,这显然是两者的结合。俳句的意境与律诗有更多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网上有在欧洲留学的网友说,欧洲人似乎更喜欢日本的俳句,对中国的律诗反而没什么感觉。而且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禅宗,相反对日本的禅、茶道、俳句却很欣赏。有网友解释说中国更多是诗意。 日本更多是禅意。 应该说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文化大肆改变,形成了禅,禅在中国发展到鼎盛时,传入日本,又在日本进化得淋漓尽致。 禅在日本被发展到极致,是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原因的。它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中国,更突出的是儒道。同样作为诗歌,为什么俳句的魅力能很好地传达出去,律诗却不能呢。
本文旨在研究俳句与律诗的区别,从中发现两者各自的魅力。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 本研究课题旨在从现代人所作的俳句与律诗中找到未来诗歌的发展方向。
(2) 通过两种诗歌的现代化比较,了解对比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民族的内在传统,及其两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找权威机构的相关文献及论文,词典。在中国知网、cinii、国立国会图书馆等论文网站上寻找现代人所作的诗歌。
(2)网络信息法:利用百度、豆瓣、雅虎、维基百科等网站搜集更多现代人所作的诗歌。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
本项目从诗歌的发展出发,旨在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中日文化的相互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项目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第一阶段:(2018.06——2018.07)分别收集中日现代人所作的诗歌。
第二阶段:(2018.08——2018.09)分别了解这些诗歌的含义,并且根据异同进行分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