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一村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综合分析及考量,集合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在满足居住主体人群基本功能性要求以外,贯彻生态环保社区的理念,将先进的生态环保措施引入小区,并将生态布局体现到形式表现上来;其次,针对社区主体人群特殊性高素质大学教师家庭群体,设计体现沟通的现代形式和趣味性,体现人文关怀,让居民自愿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区,促进学术沟通交流,营造现代和谐的校园人居环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现代人文社区,此次设计将主要以功能性生态环保和形式上交流主体的体现相结合,在这些方面,国内外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日本生活垃圾的严格分类和循环再利用技术、在小规模社区将垃圾制作成固体废弃物燃料集中处理发热发电等先进技术,为社区生态环保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在交流性社区的营造上,可参考美国社区多元互动的营造手法,再结合校园内部浓郁文化氛围的独特性,将文化底蕴与现代形式感相结合,营建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新型校园社区。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此次设计主要以生态型和交流型校园社区为切入点,以生态性主导功能,以交流性体现形式。
社区的生态性即为以生态环保的理念主导设计,合理运用国内外各项新型生态环保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能量循环利用。
社区的交流性主要强调以社区内休闲空间环境的设计调动社区内部居民的交流积极性,开辟公共活动空间,引入具有活力且恰如其分的居民活动空间设计,赋予能引起社区群体共鸣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全体社区居民乐于参与交流的活动空间。
4. 研究创新点
现有的一村校园社区属于传统的老式社区,生活垃圾及各项消费品循环利用率低,疏于管理,因此设计中将引入新型生态环保技术,构建各项生活消费品的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此外,现有社区为独家独院式,各家界限清晰,公共活动空间小而形式单一,设计中将各家私人空间设计富于趣味性,且将公共活动空间作出新颖设计,使其富于交流的功能性、形式的现代感和美的感受。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