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空间——南京河西万景园教堂空间改造及室内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教堂室内的研究,熟悉西方教堂设计规范,理解人,建筑,环境三方的关系。
研究光在宗教建筑的可能性,以及本地环境与西方教堂的结合方式的理解。
研究意义: 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的典型形态,古典教堂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特征风格和空间形态,而现代教堂建筑运用了非古典的材料、手法、理念,却传达了古典教堂同样的宗教氛围并满足了古典教堂同样的使用要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 在国外相关研究领域中,日本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自己开创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他设计的光之教堂很巧妙的借用室外天光,给室内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将建筑与环境很好的融合起来。
他在《连战连败》一书中就提到建筑融入环境,生活融入环境,做到与自然共存,同时也要符合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生态建筑最终目标,但其形式可能是多样的。
另一位建筑巨子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橡树园联合教堂是美国第一座重要的纯混凝土大板结构建筑,也是当时出现的第一个平顶形式的教堂,在设计上,赖特强调设计本身和设计的作用:重要的是表现出木材简单而美丽的自然特色,而不是简单地模范手工雕塑。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南京万景园小教堂室内改造的可能性(包含室内光,空间分割,教堂设计规范等) (2)光环境的布局利用 (3)纸板实物搭建及相关实验 时间计划:(1)2015.12.01-2015.12.11:确定课题,前期资料收集(2)2015.12.12-2015.12.31:考察调研,资料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3)2016.01.01-2016.02.15:前期准备工作,确认主题和元素,分离设 计信息(4)2016.02.16-2016.03.15:草图粗绘并确定展示方案 (5)2016.03.16-2016.03.25:修改草图(6)2016.03.26-2016.04.01:草图绘画及基本方案深化时期,进一步展示主题内容与展示发展变化完善(7)2016.04.02-2016.04.10:与导师调整交流,进一步完整方案(8)2016.04.11-2016.06.19:建设模型及实物,编写论文(9)2016.06.20-2016.06.22:完善并打印论文,制作 PPT,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系统研究教堂室内空间及功能布局;(2)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堂空间中用光的方式及效果,将光与对环境的利用相结合(3)结合项目空间的定位与现状,提出利用纸板材料搭建空间家具的方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