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传承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面临灭绝的边缘。
数字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并且有着实现的技术技术和操作可能性。
秦淮灯彩数字化体验应用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交互方式呈现给用户,运用现代手绘和传统元素相结合,能够偶激发用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人们对秦淮灯彩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课题的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用户体验已经不局限于曾经的面对面教学、图片视频记录体验,开始转向数字化体验,主要的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
我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2011 年6 月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强调: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
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 研究内容:1.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2.对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全面收集相关资料;3.对秦淮灯彩的制作技艺进行调研与分析,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淮灯彩的材料特性以及处理方法;4.对秦淮灯彩用户体验APP的设计给予大纲;5.提供三种以上不雷同的设计方案,听取各方意见,完善设计方案;6. 对应APP的设计大纲收集关于秦淮灯彩的图文资料;7.完成设计草图、三维效果图、UI界面等设计图纸的绘制;8.根据选定设计方案和UI设计,进行编程使之可以运行;9.紧扣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相关的设计理论的研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二 时间安排:16.03.01-03.07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熟悉相关知识;16.03.08-03.21进行市场调查和实习,体验学习非遗的手工技艺;10.03.21-04.04提交三种以上不雷同的初步方案,汲取意见,初步定案;10.04.05-04.18深入设计,完善方案,绘制UI草图,撰写论文初稿;10.04.19-05.09设计方案定稿,根据方案,对非遗产品进行拍摄、绘制,以及完成UI界面设计;10.05.09-05.16根据UI及其设计进行编程,在移动产品上试用APP;10.05.10-05.23对APP进行调试和修改;10.05.24-06.08论文定稿,打印论文、图纸及展板,制作答辩演示文稿,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都特内里和底色,非遗无疑是支撑一个国家文化厚度的重要基石,而秦淮灯彩则标着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
如今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一款将非遗手工技艺展示出来的app是数字化信息与非遗保护的产物。
用户只需在自己的移动设备就能通过app体验非遗手工制作的过程,并且按照喜好组合自己喜欢的灯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