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南京的老城区必须进行市政、交通和居住条件等方面的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意义上的旧城改造方式和无规划性的商业开发严重破坏了公共景观特色,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被改造的过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历史底蕴的个性化城市空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课题的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主要偏向于街区的规划与开发、建筑物保护等,多以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为理论基础。
而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景观的具体深入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利用公共景观设计手法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设计的研究更为鲜见。
我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01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5.12.31 选题完成 2、2016.1.1-2016.1.16 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 3、2016.1.17-2016.4.3 进行毕业设计及(1)前期调研及项目分析(1)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2)确定研究课题: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景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3)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对南京现存历史文化街区走访调研; (4)归纳研究理论内涵、明确设计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具体方案设计 (1)重点分析与梳理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景观传承与发展的趋势,归纳课题的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方法与应用思路; (2)在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实践项目中具体分析公共景观的设计方法细则; (3)完成总平图、各分项分析图、种植设计图、效果图、意向图、技术参数等具体设计内容。
4、2016.4.4-2016.4.15 中期检查 5、2016.4.16-2016.5.22 方案调整、细化;文本打印;制作ppt;准备答辩内容 6、2016.5.30-2016.6.12 根据答辩情况完善毕业设计内容、提交毕业设计定稿
4. 研究创新点
将公共景观设计纳入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之中,利用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同时加入民国时期的图案元素,从平面转化成立面营造特殊的民国景观。
从新颖的视角重塑南京的城市形象,保留城市记忆。
以实例分析为起点,通过分析、总结、归纳的研究方法,以延续传统风貌原则、遵循与时俱进原则、注重风格统一原则、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等为基本指导,进行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历史资源的处理、街区功能的规划、文化信息的传达、街区空间的处理等主要内容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