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马鞍山市雨山湖公园芳草地片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从设计以人为本出发,以建设能够兼具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微气候和市民观赏体验功能的城市雨水花园为目标。将西方现代景观风格与基地区域文化相融合,规划设计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休闲游乐与生态湿地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雨水花园。
研究意义:雨水花园有效的收集、处理雨水,使得雨水通过渗透回到自然循环当中。水资源被重新整理分配后,地下水得以补充。城市排水也因雨水花园的建立而增强雨洪调节能力。雨水花园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内涝威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
美国的城市雨水管理总体上经历了排放、水量控制、水质控制、生态保护等阶段,雨水管理理念和技术重点逐渐向低影响开发(lid)源头控制转变,逐步构建污染防治与总量削减相结合的多目标控制和管理体系。
日本是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近年来随着雨水渗透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带动了相关领域内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技术和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推进雨水花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研究内容:1:前言2:项目背景3:案例分析4:设计概念5:总平面图6:景观设计空间、视线分析图7:景观设计交通、道路组织图8:景观设计功能分析图9:总体竖向设计图10:总体剖立面图11:细部节点设计图12:照明设计图13:地面铺装设计图 14:植物配置意向性设计图15:标识、家具意向性设计图16:结语。
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把基地区域特色文化诗城马鞍山的人文特点与现代景观风格相结合。
将基地内的地形归纳总结,结合现状,规划营造生态湿地景观,使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具。
并增强互动性、趣味性和包容性,打造一个老少皆宜,晴雨皆宜的雨水花园。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