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纬壹国际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03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沈伟学号:1601100219
所在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
设计题目:新纬壹国际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
指导教师:刘峰
2015年3月22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以科技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生态建筑、科技进步下科技园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生态科技园的形态造型。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企业办公与研发建筑,以科学建筑理论为基础,使建筑人性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办公与研发建筑设计;形象设计;生态可持续建筑 一、选题背景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创新型经济转变的特殊时期。同时,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另外,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也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传统的简单的办公桌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舒适工作环境的要求。 设计基地位于南京江心洲,东面临江,隔江与南京绿博园相望,拥有良好景观视线;西靠地铁十号线江心洲站,交通区位优越。而江心洲,作为南京河西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设计基地可以说是块集合了所有优势的宝地。 本次设计以某高新材料研发企业为背景,设计满足企业要求,能够体现企业文化及企业特点的建筑;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诉求,营造一个舒适、高端的工作环境;此外,考虑生态要求,将该科技园打造为南京江心洲上的明珠。 二、选题必要性 科技园区是指选择一定的区域在科学、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发高新技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它是科学园、研究园、技术园、科技广尝创业中心、技术工厂、科学城、技术城的统称。科技园区可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综合集成,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局部环境。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进而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之后,建设高新科技园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做法。 当前,生态科技产业在国内外均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根据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类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实施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在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中加强其发展的生态化研究。近年来,南京在仙林、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方建立了多个大型产业园,新纬壹国际生态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当中。 三、生态科技园国外案列 1、新加坡生态科技园: 由JTC公司和经济发展署(EBD)公布的新加坡第一座生态商务园的设计方案。这座50公顷的清洁技术园(CleanTechPark)靠近南洋科技大学,建成后在这里工作的人将达到2万人。作为新加坡10亿美元可持续发展蓝图的一部分,清洁技术园将为有前瞻性的公司提供环境可持续性的方式来实现业务差异化。这一开发项目将推动绿色可持续性,成为一座大型的活生生的测试空间,显示了清洁科技解决方案的效果。这座生态商务园位于一片绿地上,有着自然起伏的地势和成熟的林地,天然溪水穿流其中。在总体规划上,强调在商业需求和自然生态多样性之间找到长期的可持续性平衡点。 2、韩国大德科技园 大德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占地27.8平方公里。大德科技园区于1973年开始兴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最大产、学、研综合园区,汇聚着韩国高等科技学院等4所高等学府、70多家政府和民间科研机构、2000余家高技术企业、几万研发人才、全国一流的研发设施与创业创新环境。2001年,园区从业人员1.6万人左右。 电子产业高度聚集,光电、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引领韩国高端产业发展。 高端人才、研发机构和大学院所、技术知识资源等高端要素汇集。 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是韩国技术源动力。 韩国政府提供资金、人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专业服务体系等整体配套措施,为园区发展提动重要支撑。 三、生态科技园国内案列 1、新川创意科技园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新加坡和四川政府在中国西部合作的首个大型高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汇聚全球高端产业的西部创新示范城。园区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8年。园区采用6 X式组团布局,形成7个相对独立又有机共融的混合功能组团。现阶段1、2、4组团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招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业界龙头企业陆续入驻。按照产城一体的总体规划理念,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建成后的新川创新科技园不但是中国西部高端产业聚集的标志性园区,更是一个人才荟萃,无论白天或黑夜,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惊喜与活力的地方。 2、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2010年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议验收,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园区核心区面积2300亩,规划辐射面积111.4平方公里,涉及小汤山、兴寿、崔村、百善4个镇。 园区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注重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品牌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即林木种苗区、精准农业区、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果品采摘区、休闲度假区、园林园艺区和籽种农业园。 四、案列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园区正呈现出明显国际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办研究开发机构。例如美国费城大学城的科学中心已与日本的一个技术园建立了一个国际科学中心,并且准备与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等进行合作。二是到国外科技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和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引的外国研究开发机构和公司占很大比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直接到国外开办科技园区的做法。如新加坡在中国苏州建立科技工业园。1984年,由法国倡议筹建的高技术之路,是欧洲出现的跨国高技术密集区,西起西班牙,沿地中海北岸东至意大利,将形成一条高技术产业走廊。欧洲联盟正在酝酿建立欧洲研究区;三是成立国际科技园区组织。如在法国、日本和美国成立的智密区国际俱乐部、国际技术城协会、大学研究园协会等,其活动宗旨是,加强各园区的相互联系、交流,促进园区的发展和合作,组织学术与经验交流会,在国际范围内为要求进入园区或要求建立园区的个人或组织提供咨询。 五、概念解析 从当代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向,可以看出未来高科技园区具有发展成一种全新城市形态的潜能,我们将这种城市形态定义为生态智城,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化的园区、高智力密集的场所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代表着未来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全面转型。因此,生态智城首先是一个自然、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绿色、环保是其成长的基础;其次,生态智城不仅是高技术的承载体,也是高文化的孵化器,它培育各种创新活动,使创新构成生态智城的本质特征;第三,生态智城拥有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浓缩了城市文明的精华.毫无疑问,生态智城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与普通城市不同的是,生态智城中大多数市民是高智力的人才。吸引创新型人才,为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是生态智城规划的一个基本思想,因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力的中心问题,生态智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意活力的人力资源。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Florida)在其《创意新贵》一书中提出:创意人不会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们聚集在创意的中心,或他们喜欢生活的地方。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预期成果描述 (1)平面上大空间,组合型集群化设计。 (2)空间设计时使室内空间室外化,重视可达性、共享性,功能多样化、人性化,并且使用灵活布局使科研办公空间弹性、高效。 (3)形象设计时使形象特征展示技术而又不失文化内涵,用一些独具企业象征的特殊元素表现企业主要的生产业务与研究领域。 2.图纸内容 (1)设计总说明书及技术经济指标; (2)基地位置图及区位分析图:1:2000; (3)基地现状图:1:1000; (4)总平面规划图(含周边环境):1:500; (5)分析图(区位、现状、功能分区、交通、景观、消防、日照、竖向等):1:1000; (6)各层平面图(含地下室平面图、屋顶平面图):1:200; (7)立面图:1:200; (8)剖面图2个以上:1:200; (9)对主要商业街空间进行意向性室内空间方案设计; (10)透视图:室内外透视图(室外透视图、鸟瞰图、入口透视图、门厅透视图、室内展厅透视图、庭院或中庭透视图等)数量不少于4张,其中室外透视图或鸟瞰图幅面不小于A1,其他图纸幅面不小于A2,表现方法自定; (11)有关建筑技术节点大样图若干个和说明:内容及比例自定; (12)地下停车库平面图:1:200; (13)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详细论证及其说明; (14)其他表达设计思想的图纸:内容及比例自定; (15)模型:手工工作模型的照片及计算机建模,结合在图纸中; (16)所有图纸最后打印时不须裱版。 2.图纸上文字语言要求 原则上是中文,考虑对外合作交流,也可考虑中英文对照。 3.最后提交成果要求 (1)完成A1不透明图纸10张及以上; (2)完成A3图纸文本1本(图纸比例相应缩小,应带比例尺); (3)用于答辩的PPT或者其它类型的汇报文件; (4)包含所有设计成果的光盘1张。 七、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七、参考文献 1、M.卡斯特尔等:《世界的高技术园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魏心镇等:《新的产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白克明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和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4、(法)薛杰(SergeSalat)《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高环境质量的建筑》罗福午等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丁成日,宋彦,GerritKnaap等《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王松如,胡聃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
针对新纬壹国际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研究手段: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了解目前国内外最新科技园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 2.结合国外科技园发展历程和研究理论,深刻的认识科技园建筑的适应性设计; 3.通过对生态科技园的设计与研究,更加深入理解科技园建设手法和相关经验; 4.通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了解生态科技园设计思想和方法; 5.归纳总结生态科技园建设适应性方法,并对我国生态科技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经验和策略; 6.设计实践中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勇于采用新的建筑理论与技术,并且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使文脉得到延续,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符合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的建筑。 7.对本次生态科技园空间设计时,使室内空间室外化,重视可达性、共享性,功能多样化、人性化,并且使用灵活布局使科研办公空间弹性、高效。 二、研究方法 案列分析法----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设施上大量性地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各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等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大学校园建筑适应性的案例,获取相关的理论成果极限观数据资料。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进行直观的考察和分析,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为课题提供可靠依据。 比较分析法在文献资料中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理论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图解分析法单纯的文字分析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采从图片形式,直观的进行分析和设计。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