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分析《围城》中的特定背景下的不同的知识女性形象,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塑造形象的社会历史意义。
以方鸿渐与四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为主,探究主要女性形象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女性文人特定历史下命运的无奈,客观地审视了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人艰难的生存状态。
探究《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据调查了解,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都针对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做过不少研究,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主要呈现出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多种批评视角的灵活运用;二是对《围城》的创作缺陷作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或开掘了研究的深度,或触及了研究的盲点;三是关于作品的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的研究更为深入。如《中西文化河流中的蜕变人格及其人生重读<围城>及围城研究札记》宋延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就试图连接生活、文化、哲理三个方面来阐发《围城》的主题意蕴;《<围城>的主题深层意蕴》 陈子谦 贵州大学学报,从悲剧之悲剧这一美学概念入手,寻找《围城》主题的哲理意蕴;《<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围城》矍学伟 南京大学学报;《<围城>分析》 张文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同处20世纪风雨中﹤围城﹥与﹤洪堡的礼物﹥的比较研究》刘新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 倪文尖 上海文论,从男性女性关系视角,采取一定女性主义的阅读策略,对小说进行新的解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以方鸿渐与四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为主,探究主要女性形象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女性文人特定历史下命运的无奈,客观地审视了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人艰难的生存状态。
一.《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类型分析
1.工计诱骗型:鲍小姐 孙柔嘉 范懿2.孤芳自赏型:苏文纨 张小姐 沈太太 3.自尊自立型:唐晓芙 刘小姐
4. 研究创新点
选题的特色在于对《围城》中的主要知识女性进行类型和特征分析,突破同类作品只针对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四位女性予以探究,重新解读了《围城》中众多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以及女性文人特定历史下命运的无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围城》中的女性文人形象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