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要点分析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于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调研方法,在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玄武湖公园、常州红梅公园等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以及后期管理的过程所出现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提出适合国内游憩型开放性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发展综述

1、1843年,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建成开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的诞生,主要通过西方自然风景式园林手法布局,建成后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近代城市公园先驱。

2、19世纪中下叶,欧美国家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热潮,即城市公园运动。由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于1876年建成开放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城市公园运动的开端,也是现代公园的一座里程碑。中央公园的设计反映了奥姆斯特德追求全民公平的社会理想,强调公园的公众属性与开放属性。

中央公园的建设代表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而在此运动的引导下,各地都掀起了大规模兴建公园的热潮。

3、1878年建成的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便是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系统,而这一方案同样出自奥姆斯特德,被波士顿人昵称为翡翠项链。

4、继欧美城市公园之后,日本、俄国等亚洲地区国家相继出现开放性城市公园。在各殖民地国家范围内城市公园兴起。

综上所述,纵观国外城市公园发展,城市公园的兴起与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国内发展综述

我国开放式公园的发展,由于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倾向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功能的特征所表现出的倾向性,我们将现代综合性公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文化休息公园阶段、农场生产化公园阶段、商业娱乐化公园阶段和休闲游憩化公园阶段。

下面是各个城市开放式的建设概况:

北京市:至2005年6月底,北京的开放式公园已达到全市公园总数90%,而2011年北京市城八区将新建、改建5处城市休闲公园,建成10处郊野公园和5处滨河森林公园,这20个公园将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上海市:从2005年至今,上海已有的136座公园中,除豫园等十六座古典园林外,已基本实现免费开放。

南京市:2010年,南京两大标志性景区玄武湖、中山陵相继免费开放了,至此,南京开放式公园在总公园数中的比重上升至约70%。按计划,在提升现有公园规模和档次的同时,南京将逐步把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到2012年,南京公园免费开放率可达80%,主城区任意一点,市民出门5分钟,步行300米,即可到达一片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园绿地;到2015年,南京综合性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开放。

广州市:至2010年底,在广州已有的211个公园中,开放式免费公园达到168个,约占总体公园数量的80%。而在十年前,只有青年公园、人民公园等几个免费公园。

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至今已有包括人民公园、红梅公园、荆川公园、青枫公园等在内的50多个城市公园绿地全部免费开放,真正做到还绿于民。开放式公园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得到了广大市民由衷的称赞。

哈尔滨市:自2000年6月建国公园拆除了800延长米围墙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至2011年3月,哈尔滨市除儿童公园外,其余各区管城市公园均已实现免费开放。为了让市民有更多更好的休闲场所,几年来市政府斥巨资对这些开放公园进行综合性提档升级改造,重新打造过的免费开放公园让市民享受到了城市里青山秀水的惬意。

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我国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意识到公民对于城市公园具有均等享有的权利,城市公园的开放是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笔者认为,在借鉴国外开放性城市公园发展优秀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具体分析总结相关类型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针对性改造。

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于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调研方法,在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玄武湖公园、常州红梅公园等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以及后期管理的过程所出现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提出适合国内游憩型开放性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利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研究。探寻该类型公园的发展历程,促进该类型公园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开放型城市公园的宏观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实践意义:针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正处于建设的转型期和升级期的状况,通过对南京玄武湖公园、常州红梅公园在区域中发展状况、现状以及发展的历史和前景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对市民生活、游憩等的服务性功能,体现其社会效益。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部分,绪论。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开放性城市公园模式研究现状。研究的技术线路,论文的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内涵界定、地位、相关类型、特征、现存问题及其成因,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通过玄武湖公园、红梅公园的调研,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对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以探索适合国内文化特色和居民心理特征的开放性公园建设发展模式。

包括(1)城市与公园关系(城市规划、绿地系统、周边环境用地类型等)定性、定位;

(2) 区域地块划分性质,区域功能分区;

(3) 总体规划布局(历史发展前后对比,类型属性、开放对象、程度、规模等);

(4) 边界界定、道路路网与外部可达性分析;

(5) 设计分区、要素,开放现状问题及形成原因等,新旧功能变化(如旧有生产功能消失,新增避震救灾功能等);

第四部分,针对具体案例的模式问题(以玄武湖公园、红梅公园为主)采取对应解决方式;

第五部分,对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改造)要点、方法进行详细总结和阐述,丰富和完善开放性公园规划设计理论。

二、研究计划:

⑴1月中下旬3月上旬:收集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选择整理后,列出论文提纲;

⑵3月上旬-3月中下旬:调研相关开放性公园案例,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主;

⑶3月中下旬-4月上旬:按照论文提纲,结合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⑷4月中旬5月上旬: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出论文正稿;

(5)5月下旬: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 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课题将选取公园样本,研究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借助城市规划学、社会心理学等与此相关的研究方法,借鉴现有的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有条理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分析。

(2) 研究内容的创新:以往的国内外文献注重的是开放性城市公园单个体系的选址、规划设计等研究,很少涉及周边环境对开放性城市公园的重要性,分析层面也较为单一。本课题通过游憩型开放性城市公园现状的研究以及分析,提出适合现代开放性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新思想。使其在保留开放性的同时,满足一定的可达性和适宜性,基于原有功能,充分挖掘和提升潜在功能价值,使开放性城市公园更好的融入城市居民生活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巨大社会效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