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文化中对死者的尊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9年2月23日,日本影片《入殓师》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之最佳外语片奖。该部影片以其哀伤的格调、逼真的情节、完美的叙事,对个体生死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挖掘。《入殓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展现生者对于死者的态度,从而呈现出导演对于生命的另一种独特看法与抉择。该部新奇而独特的电影,不仅传递了对死亡的新思考,还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上对死亡的认识,对死者的尊重。本文将从剧情、画面、对话等多方面对该电影进行详细分析,展现电影中体现的日本文化中对死者的尊重。《入殓师》的研究使得大家对入殓师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以及更深的理解。也可以使人们对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有清晰的了解。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入殓师》这部电影中所体现的对死者的尊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张益伟(2009)从入殓师这一职业特征来展现主题。他写到:入殓这份职业在此一背景下,已不仅仅只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而几乎成了一种祭奠生命的仪式,是连接生与死的一座桥梁,是捍卫生命尊荣的一场表演。陈涛(2010)也是从这一角度来剖析的。而周兰(2010)从生与死的角度来:没有什么比遗体更值得我们尊重了,因为这是证明他(她)曾经活过的最后凭证。而熊小川(2009)从电影中的每一温柔的动作得出:生命就是直面死亡努力生存的过程,他以繁复的仪式来为死者践行,每一次细腻和温柔的动作都包含了对死者的尊重,对死亡的恬淡宽容。邵俊秋(2010):入殓不再仅仅是为死人化妆更衣这么简单,而是生者对逝者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是对逝者生前所做的努力的一种感激,也是宣泄生者巨大悲痛的一种渠道他与熊小川的的角度不谋而合。不同的学者解析电影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不同。不过综合众多学者的角度剖析,电影中表现出的对逝者的尊重是明显而深刻的。
电影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思考和感悟。它通过影像告诉了人们一种生命哲学。王春平(2009)在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入殓师》的评析上这么写到死亡和生命之间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一种延续,一种爱的延伸和希望的延续,从而展现出影片人性关怀的人文主题王永春(2009)写到通过对咫尺天涯的死生两个世界,不同境界的展现,让观众对死亡并不是充满着畏惧,而是透过死亡更能领悟到或者的真谛和价值所在电影中平田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认为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一种超越,走向下一站邵俊秋(2010)在对电影主题分析上写到这步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好电影,而是将现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的经典之作。将生的意义诠释在对死者的尊重上,通过对死的态度给生的人以启迪和启示。
电影中不论是情节、画面、动作、语言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着对死者的尊重。以及分析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问题。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本文总结了入殓师是怎样的职业以及外界对于这部电影是如何评价的。他们如何看待死者。另外,以入殓师这部电影为中心研究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如何看待死者,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认识死亡.
研究计划:2012.10月-2012.11月收集资料
2012.12月开题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影视作品对进行分析、探讨,联系具体画面、语言分析,更直观形象的进行分析。以小见大从、从生动的画面中展现日本文化。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