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南京地铁下马坊站景观更新设计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地铁交通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大中城市普及,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也已完工2条地铁线路,新的3号线也即将成形。地铁的周边景观绿化和与相应周边服务,商业场所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对地铁站的综合规划改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其自身高造价方面的资金压力,也让市民享有便利高效的出行。植物和景观小品带来了适宜的人居环境和视觉享受,在城市拥堵,噪音带来的巨大身心危害上有不可低估的缓解作用。

通过对几个地铁出入口周边的环境调查发现:由于我国地铁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在出站口及其周边设计上往往只考虑单纯的交通的便利而忽略与周边用地的联系,景观大同小异并无太多特色,因缺乏相应规划显得十分单调,布局混乱,没有美感。汉中门,隆兴广场,明故宫地段车站单体建筑各自造型重复过度,甚至由于植物配置不当而被乔灌遮掩和没有绿视率分析,指示牌缺失,不够清晰,导致难以找到出入口。大部分区域站前绿化缺乏管理,杂草丛生,严重缺乏对大众审美心理的需求研究。主要原因在于较少对社会的历史的传承,一味追求表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现代硬质景观与传统人文气息相结合。在南京地铁施工中,过去甚至有为了建设要砍伐或移植行道古木的现象,在社会引发了公众强烈的指责。

这次改造设计主要目的便是立足于南京的大的人文背景基础上,结合下马坊周边的街道景观及服务建筑尝试对其现有场地进行改造,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以期待对快速轨道交通及周边规划趋于丰富,美观。在造景过程中要理清与其他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的区别,了解相应规范并更多结合流线分析和尊重保留现有场地的公共设施来改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地铁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但依然处于一种起步初级阶段,各项标准,规范不完备。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部分设计还是从基本的技术角度出发,注重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噪声的隔离,防电磁干扰等,再加上行政的一些强制措施,几乎没有从城市景观设计角度考虑设计出站口周围的空间,忽视交通景观与传统景观联系,不与所在区域景观联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在景观心理学方面也较为滞后,相关普及,教育有待提高。近年来,通过与国际合作和国外相关理念知识的传播。国内也借鉴了大量的标准,取得了一定进步。如上海迪士尼站等。

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地铁及相关景观设计规范已趋于完备,发展成熟。在设计中不仅针对某一处的设计更可以很好的从宏观上把握和整个城市规划,城市未来设计发展的整体关系,在细部设计中,又可以充分发掘环境生态,历史文脉和各类型公共空间紧密结合,如阿利坎特城电车站注意到抗风设施的同时又注意道路和提供乘客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形成了较完善的景观环境,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强调节点不同,国外大多重视点线面的有机联系,欧美国家都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趋势,在修建时也充分考虑到步行街和商业广场的附加效益值,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风貌和古建筑。在日本,重视地上地下的立体式规划,强调系统整体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创造了共赢的局面。

本着地铁出入口周边应当成为人们喜爱的人性化场所这一理念,国内相信将引起更多的景观规划师及城市规划师的注意。在技术,美学的支撑下,地铁站口的规划设计将获得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当前,地铁出站口设计要烘托和增进原有地段的环境美及区位优势。下马坊地铁口周边有明代古墓陵区,环境优美。在设计改造中不能破坏周边古迹,保持完整性。通过细部设计和景观小品突出与历史地段的联系。由于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有非可逆性,难以更改。大规模改建不大可能。要在较为开阔的地段设置部分有文化气息的设施,充分考虑与周围古迹的关系并采用适宜的体量和形式。减少交通人流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整体影响改造因素以点状分布为主。

作为城市景观绿化中的一环,下马坊站前广场面积较大,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界定空间边界,弱化硬质铺装和站前建筑的大体量,生硬感,不应遮挡必要视线。在既保持通透与景观主体的互动也可以提供必要的休息场所。在向西侧通往古迹公园的处理上,现有道路衔接过渡较好,可以予以保留和部分深化,下沉式的地下站口具有特色,但周边植物单调,景色过于单一,与周边道路缺乏植物隔离,绿化率不高。要提高滞尘能力,适当合理的绿化可以有调节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制造氧气,减少噪音等效果。

景观改造要注意季相变化,周期规律,与其他景观元素协调,在色彩和艺术处理上适当凸显部分即可。要以集散和便捷为中心,切忌过分修饰,渲染造成主次不分,给行人带来不便。交通出口一侧,要设计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位。在这方面河西的部分站台虽较为出色但不足在于欠缺管理,最终成了摆设。要仔细处理视距分析和尊重人的心理规律,妥善把握不同视角带来的或闭塞或开敞的感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作为地铁站口的景观改造,重点便在于对改善原有的因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现有改造便在于增加站前广场的绿地率,通过适量的围合起到分流作用,主入口大广场虽然集散较好但仍然出现高峰期拥堵状况,流线交叉明显。基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公共空间环境需求。在改建中,绿化作为生态设计重点之一,对于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宜人景观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重视交通基础上,合理规划生态绿化设计无疑为本次改造的一项重点之一。

重视审美需求,注意各景观元素的鲜明造型,弱化站台的生硬感。因地制宜设计出优美的车站构筑物和轻松方便的站前广场,综合考虑周围的建筑围合和城市道路的景观格局是满足市民心理追求的基本点,要在空间设计中加以体现。城市化带来了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巨大转变,作为一个窗口。地铁站前及周边景观要适当加强人类文化情感的历史传承性,延续文脉,尊重文脉,活动内容增强吸引力,诱发参与者的积极性。注意传统符号和特征性构件,从细节上加以提炼改进。注意图底,工艺,材料的衔接,让其处于以主体现代材料为主在细部体现文韵的格局。

布局上避免大而无用的填充式造景,在站口后侧方的花坛,亭廊处设置坐凳,提供必要的户外休憩,休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周围街旁绿地和广场的使用率,围合可以采用向心式就坐和弧形相结合方式,使得观景和交谈互动结合。在大的集散区使用简单线条满足实际功能,谨慎使用重复,使之更加合规律性,合目的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