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の踊子』と『辺城』においての愛と美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是作者根据自己高中时期去伊豆的旅途中的亲身经历创作完成的。作品中描述了主人公我和舞女熏子之间的故事。《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在感情受挫之后重新审视生活的美好回忆,不仅仅是对伊豆之旅的回忆,还寄托着他借我和舞女间纯洁的感情来治愈他受伤心灵的愿望。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品中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两篇作品中虽然都展现川端康成和沈从文共同的审美意识,但是因为作者自身经历和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的不同,表述美的角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想通过这两篇中日文学作品,体会中日两国文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伊豆の踊子」の物乞ひ旅芸人の背後――定住と遍歴、役者と演劇青年、娘芸人と学生』 北野昭彦 日本言語文化研究 2007年3月
2. 『ただうなずいて見せたひと――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の語用論的分析』高本條治 上越教育大学研究紀要 1997年3月
3. 『伊豆の踊子』再考――葛藤する語りと別れの場面における主語の問題』 三川智央 金沢大学国語国文 1998年12月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目次
はじめに
1創作の背景とモチーフ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通过翠翠和熏子的对比,具体表现出湘西的淳朴人间性之美和日本传统文化的不同。
她们是作者对民族审美理想和历史文化内容的提炼,寄托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翠翠和薰子身上带着个体,种族和历史的印记,她们不同于古代和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强的过渡性。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