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家庭文化裂变的不同影像表达——小津安二郎与杨德昌的视听语言风格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小津安二郎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在日本影坛中独树一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头的东方家庭文化在他的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战后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急切向西方现代化过渡的趋势,在此趋势下,传统文化在西方观念的冲击下在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小津正是看到了这点,并将其表达出来。杨德昌作为与侯孝贤齐名的台湾电影代表人,从美国回来后投身电影事业,以其理性的思维和角度把台湾社会在变迁之中的百态慢慢呈现。两人的电影语言、电影思想对台湾、日本乃至整个东方的电影发展都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更是对目前东西方文化交融、社会发展差异化明显的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李嘉、周世波在2011年第5期《艺术与设计》中提出,画面是电影艺术形式的终端,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镜头中,他仰拍画面的人物饱满圆润,固定机位下记录的是平静生活下的尘埃落定。 ②聂欣如在2008年第二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提出小津的电影语言是一个从传统走向先锋,然后又从先锋回归传统的过程 ③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德灿在2013年的硕士论文中提出杨德昌对于生存在台湾的个体以群像式的探讨,以及独树一帜的不可复制的电影语言,在被影迷和研究者津津乐道的同时,也继续影响着不仅仅是台湾电影的本土创作。在电影语言上,杨德昌更是独创了一整套属于他个人的风格,包括构图上的意味、长镜头的使用,甚至字幕的使用,他们共同形成了杨德昌专属的无叙事电影。 ④路易斯贾内梯在2007年出版的《认识电影(第十版)》中提出,小津平等对待自己的人物,他的处理方法不会让观众高人一定或怜悯感伤的态度看待这些人物。 |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东方家庭文化符号在大陆、台湾及日本的文化根基和变化分析
二、战前战后日本与台湾社会变迁与文化差异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在前人的研究中,小津安二郎与杨德昌常常分别被拿来与台湾另一著名导演侯孝贤做研究,但小津与杨德昌之间的直接对比基本没有,在相似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的地域文化变化中,小津与杨德昌的电影风格对现今大陆电影在处理社会变迁下人的生活、家庭文化的改变的处理上有极大的借鉴和研究价值。目前中国大陆处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因此导致的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津与杨德昌的视听语言研究对于大陆电影在同类题材的表达上有着前瞻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和优势,对他们的导演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大陆的传统家庭文化在经济大环境下变化相关主题的电影思路的构建有极大的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