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镇江寺院园林研究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镇江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镇江寺庙园林中十分重要的园林。金山寺历史图像是恢复、保护、利用其宗教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料之一。本课题针对历史上的金山寺的园林景观,对其相关历史图像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凝练出镇江地区寺庙园林的特征。

意义:本课题有利于形成新的园林史研究途径,进一步弘扬镇江园林文化,促进古典园林艺术的保护与发展。通过历史上的图像资料以及文献记载,梳理出一条以时间轴展现的镇江金山寺园林景观的变化框架,得出景观格局变化其背后体现的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园林景观中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作用表现,由此达到促进园林史研究的目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日本枯山水园林

日本枯山水园林是禅宗与日本园林结合的最好案例。禅宗起源于佛教,于13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随后渗入到日本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枯山水园林中,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却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枯山水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具有明显的边界(2)、人的不可参与性(3)、讲究植物修剪(4)、意境深远.禅宗在枯山水园林的表达中多采用大自然中最原始的质朴材料,以此拉开审美主体与被欣赏客体的时空距离,其次,在形式与空间上,素材形成整体布局,即形式骨骼。所以,禅宗表达下的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可谓是经过年年月月留存的经典。

国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镇江金山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南朝梁武帝曾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仪式),金山寺也由此驰名天下。金山寺主要传禅宗临济宗,与高旻寺、天宁寺、天童寺并称为禅宗四大丛林。历史图像作为当时记录园林景观的重要途径,不仅反映了园林景色和园林空间格局,更蕴含了图像背后体现的当时社会下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状况。故对金山寺园林图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金山寺园林景观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更为深层次的提炼出寺院园林特征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开辟新的园林史研究途径,促进园林史的研究。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东晋至清朝初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京口(今镇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由此观察金山寺产生的时代大背景。

(2)、分析禅宗(尤其是临济宗)的兴起与发展,探究临济宗对金山寺的造园活动产生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对禅宗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做了一定的分析,并以其为载体之一,对金山寺造园的手法、理念及其相关含义分历史时段进行了研究,结合历史上禅宗的兴衰情况与在金山寺举行的宗教活动,总结出金山寺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景观特征。

其次,文章归纳分析了园林图像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园林图像数据库的运用和图像学方法的使用,以上述理论为指导,更好地剖析园林图像在园林及园林文化中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