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园林设计浅析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在禅文化影响下发达起来的中国寺庙园林,既是一类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兼具了宗教活动之所和园林游赏之地的娱情养性功能,是世界各文明当中宗教文化与园林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突出范例。
中国的寺庙园林具体包括三种类型:(1)寺院中的庭院绿化或其他园林性质的经营;(如景亭、游廊、山池)(2)寺院附设有单独的园子;(3)位于自然山水景区的寺院与其周围的风景区有机结合,构成了宗教建筑与园林环境一体化的风景式园林。后者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部分。我国历来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点出了寺庙与山水的密切关系。
意义:从单纯的宗教建筑向兼备园林因素的方向演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与佛教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大致同步。寺庙园林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且是和本土文化氛围对佛教的濡染以及中国佛教内在精神的逐渐形成相关联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日本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日本的园林承载者本的佛文化,寺庙园林其实是日本佛文化的延伸。是佛法的精妙运用,和可观阐述,是园林建筑的新大陆。
国内寺庙道观常常选址于清幽的山野环境中,即使位于市井也必须营造静谧的氛围,这些寺庙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自然境界、神仙境界、活世境界。所以,在有限的寺庙园林空间中,造园家通过借景、障景和虚景等手法,营造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觉为主、更注重天人合一的意境,这与其文化品质有着必然的关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寺庙建筑设计不仅是一个形态空间,更是社会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并引导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形成。中国现代寺庙建筑景观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一面:诠释地域性与个性。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寺庙建筑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中西方寺庙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异同,以及中国近现代寺庙建筑设计与近几年新建寺庙之间的差别。
(2)分析现代寺庙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现代寺庙建筑设计需要可识别性与地域特色,可识别性与地域特色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利用地域景观特色来使寺庙建筑设计具有可识别性,从原则、方法层面来探讨寺庙建筑设计中景观特色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对寺庙园林设计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寺庙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景观特色,总结出寺庙建筑环境的作用和功能的发展演变规律,经仔细分析得出现代寺观园林发展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有明确的景观特色。
其次,文章归纳和分析了与寺庙建筑环境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包括环境行为心理学、场所理论和环境美学理论,并依此理论为指导,更好地营造寺观建筑环境的景观特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