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本毕业设计将对休闲农庄设计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休闲农庄能够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无疑是其能够使人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能放松心情,可见在设计休闲农庄的过程中,游客的心理需求是考虑的重点,而景观设计的好坏对这一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在休闲农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游客心理需求结合景观学的设计原则,在休闲农庄发展有些盲目的当今,避免或减少休闲农庄的粗制滥造。
意义:(1)休闲农庄使人们舒缓思绪,同时消费低廉。(2)休闲农庄的兴起,是农民增收、农村旅游业发展、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3)休闲农庄的发展需要被扶上生态与健康的道路,避免畸形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
国外:乡村旅游最早在19世纪中期出现在欧洲,历史悠久。目前,发展相对成功的是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乡村旅游己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还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一)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市民农园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市民农园五大功能:提供体验农耕之乐趣;提供健康的食物;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场所;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提供老年人最佳休闲场所。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以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为研在研究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农庄的综合功能出发,在规划设计中遵循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的原则包括:因地制宜究对象,对生态农庄构建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出良好的解决方法。在对文献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围绕生态农庄的概念对生态农庄的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界定。原则、自然生态原则、文化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并结合: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增加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满意,生产高质量的生态绿色产品。借鉴园林构建的四大要素。从地形、水体、建筑、植物构景四要素出发,探讨了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景观要素设计,得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规划设计方法,为生态农庄建设提供借鉴。最后通过实例的分析,对理论研究阶段进行验证和总结,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计划:三月十号之前,进行休闲农庄优秀案例的收集搜索工作、针对提供文献资料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三月十号左右,在中期检查之前,与导师见面进行毕设的构思方案交流。之后完成初步的方案设计;四月上旬进行中期检查;四月下旬接着完善方案,准备答辩;之后按照流程进行答辩,方案确定等工作。
4. 研究创新点
本毕设的特色在于打造多功能亲子休闲农庄,在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尽量丰富农庄景观与活动内容,提倡亲子间的互动。本毕设的创新在于保持原有农业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使得前来的游客能够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一点点的都市体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