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修复、融合”——芜湖市上新塘公园水景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水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城市文明。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聚居点、城市繁荣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不仅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城市滨水景观作为一种线形景观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以平视透视效果为主的、高潮迭起而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英)g卡伦著;刘杰,周湘津等译.城市景观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外地游客对城市了解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走廊,肩负着担任城市特色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对城市形象特征的形成和环境功能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城市中心区水域,因新旧城市运行体系的交错与碰撞,形成了保护、改造及再开发的难点,并暴露出一系列不良倾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概况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城市更新运动,其理论也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一开始以形体规划为特征的大规模改造的现代主义思路逐渐向多元化、多目标的适宜人居环境的建设。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的进一步得到重视,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重点逐步转为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更新,其理论基本延续了城市更新的脉络,只是更加针对滨水城市的特性,关注城市生态和城市新经济的塑造,着力于滨水开发对城市复兴的推动。
但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并在理论上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事情。这一阶段,西方国家掀起了城市复兴的高潮,滨水地区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城市设计也成为国际学界瞩目的焦点。国际学术界围绕滨水问题建立多个专门的研究中心,举行了数次主题国际会议,基本体现了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发展的脉络。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对芜湖市上新塘公园滨水交通流线。滨水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采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营造四时之景不同的滨水景观。
2、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1)、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滨水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2)、因地制宜,采用乡土树种,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特殊要素进行合理规划。
(3)、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污染、周边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