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插花艺术风格的比较与传承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国,而且日本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花道。中国插花艺术在经历了唐、宋、元、明以及前清的发展和昌盛期后,晚清开始随着国运的衰败而长期处于低谷之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园艺事业也随之发展,插花这门艺术才得以复苏并且快速的发展起来。然后在中国插花艺术低迷的这段时间,日本的花道却在不断的发展,日本插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其独特的传承体系以及政府的重视与倡导。因此本研究在比较各个历史时期中日插花艺术风格的演变与传承,进行借鉴分析,认清起源,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以促进中国插花艺术的进一步继承与创新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日本传统插花有着严格固定的构图的形式,且各流派有着各自独有的花型,注重固定有的形式是日本传统插花的重要特点,早在日本插花成立之初的室町时期,于《仙传抄》与《专应口传》两部重要的插花史料中,关于插花理念、花材性质与数量,花器种类与形状以及插作的位置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两部插花法式他与思想融合为一体色传世之作,一直影响着日本传统插花的创造与发展。之后的日本插花都以此为基准,逐步发展得以完善,形成了固有的形式和严格的法则。日本通过家元制度的方式向大众传承和普及花道等传统艺能,在他们看来,这些传统的艺能对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作用,能达到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
(国内)中国传统的插花注重自然情趣,力求表达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故在历代的插花构图中都比较的自由的活泼,既有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规范又有不规范,中国插花将宜称,《瓶史》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高低疏密有如画苑的布置,花所谓整齐者,以参差不齐,随意断续,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既布局讲究章法,符合比例,注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前后伸展、不繁不瘦,有如画苑布置,追求自然神韵,但无一定之规,而是通过高低、疏密、斜正等对比中求不对称的均衡,求得节奏的生动。然而中国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早在庄子哲学中表现出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插花艺术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隐逸为特征的人生哲学,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审美情趣。人们追求恬静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范、质朴无华的气质、在审美理论上受儒家情理调和、中庸之道的影响,在插花中追求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尊崇的意境。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牵头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他们发表了大量论著,在对传统插花历史、理论与技艺进行挖掘与整理的同时,极力弘扬与传承,并带领多名研究生对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与技艺进行研究。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插花艺术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据了解,北林大将启动普查工作,从考古文物及现存史籍中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历代插花资料与图片、系统梳理;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纳入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在有关大专院校开办插花艺术专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符合国情和大众的插花艺术形式;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世界插花领域重现辉煌。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1月10日~1月15日:查阅资料,收集文献资料,初步了解中日插花的一些历史特点、不同时期的比较、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撰写开题报告。
(2)2月24日~4月30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翻阅历史文献、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中日插花差异形成的各方面原因,撰写论文,多次修改。
(3)5月1日~5月20日:毕业论文写作定稿。
4. 研究创新点
1.对中日传统插花艺术之发展历史按历史分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两国插花各个时期发展之主要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2.中国传统插花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日本传统插花之影响的论述.
3.从现代花艺入手,阐述中国应该从日本花道的精髓中学习到的内容和如何能融会贯通到如今的插花艺术中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