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应用的价值探讨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持续飞速的生产力发展、科技技术的迅猛提高,现代城市被越来越多的高大而又冰冷的方盒子所占据,城市化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使得城市环境发展建设进入到了一种消极的误区状态,这种误区导致人类似乎完全的控制了"第一自然。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却一味盲目地追求空洞的形式美与技术的更新,使得现代城市景观形式雷同、缺乏新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城市景观并未注意到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人文关怀、可持续的重要性。当下全国各地片面追求视觉效果盲目建设,偏离了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对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应用的价值探讨,横向上,对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城市公园进行异同比较分析;纵向上,探究生产性景观怎样有机取代现有的观赏性景观,以及"生产性景观与观赏性景观有效结合的设计方法。并对于生产性种类、及城市可实施性的分析,通过国内外案例的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得到一个完整有效适用城市公园的生产性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理论体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生产性景观在西方的应用经历了从兴盛到弱化,再到兴盛的历程。西方园林是从一些实用性的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渐渐向欣赏性的花园过渡而来的。古希腊早期的宫廷园林也有管理很好的菜园和橄榄树、无花果树、苹果树、梨树、石榴等果树。这些园林应用的史实,可以视作生产性景观的起源。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创新,生产性景观理论中相关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21世纪初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提出将生产性景观引入已有或新兴的城市,作为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现今最具代表性、发展应用最全面的就是可持续生产性城市景观理论,该理论的提出使得生产性景观在城市景观系统有了实至名归的地位。国外已有许多生产性景观营造建设实践,例如美国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屋顶花园、底特律拉斐特绿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城市粮食花园网络,以及日本、德国的市民农园项目等。(2)国内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国早期的园林大部分兼有审美和生产的功能,甚至是在生产性景观的伴随下出现的。儒家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人民在从事生产,早期生产性景观以陶渊明笔下为典范。早在唐朝就出现具有生产性景观的园林。宋代时期开辟的皇家籍田八卦田为正八边形的平坦田地。始建于元朝的龙脊梯田,是龙脊祖先和他们的后人给人类创造的神奇财富,他们借着水牛、犁等简陋的工具,开创了有着梯田世界之冠美誉的壮丽景观。明清时期,北京园林的生产性景观主要有颐和园周边的稻田、圆明园的映水兰香、什刹海和净业湖的荷花,借助生产性景观以满足皇帝对田园风光的需求。上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的"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一个重要方针也是园林结合生产,丰产的景观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生产性。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景观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理论研究、规划设计及施工营造多个领域都应该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关于生产性景观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物质层面,不能满足使用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对生产性景观体验感的要求。作为城市景观设施的补充,使用者的体验将会是评价生产性景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对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相关案例、理论体系及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生产性景观的特点。(2)参考相关设计规范、案例,总结出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方法。(3)具体分析个别项目、案例,了解生产性景观的内涵、功能和特色,对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计划:第一阶段(2015.12):确定选题,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研究课题的相关基本知识;第二阶段(2016.12016.2):结合相关资料,以及实际的数据,分析研究课题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第三阶段(2016.4):进一步深入对比国外及国内的相关研究,得出优点及不足,提出自己的想法;第四阶段(2016.5):根据笔记和手稿整理并撰写论文。第五阶段(2016.52016.6):交论文,审核,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结合现今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案例研究等,分析国内外的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应用的发展及研究概况,重点研究生产性景观发展的新形势,从生产性景观的角度对城市公园做出一些基本分类,同时通过研究国内外生产性景观发展趋势来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最后对生产性景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