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交通事故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交通事故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适当考虑交通安全教学的需要,研究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系统设计,开发实现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
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以关系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虽然刚刚起步,但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工程实施,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无疑,这些工作是实现 its 高效管理的基础。在技术研究方面,交通部于 1998 年成立了国家 its 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在 2001 年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始研究,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承担了其中 2项科技攻关任务。计划在今后若干年先后开展gps 路政车辆系统、 自动诱导系统算法研究、 高速道路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具体实施方面,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信息系统,是为安徽省公路管理和养护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另外,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以公路交通为例,虽然高速公路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除局部区域外,总体上还没有形成网络,即使在形成网络的个别区域,由于投资主体和管理体制的不同,智能交通系统(以交通工机电系统为代表)的规模效率和网络效率还很难发挥,比如 etc建设方面,虽然在个别路段的个别车道已经实施,但无论是物理基础还是信息载体上都还没有形成系统,从而在很大程响了其效率的发挥。目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舒适性,改善环保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将更加高度重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并会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以推动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迅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管理的新体系。
2、 国外发展现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交通事故包含有交通事故本身以及事故中人、车、路、环境等多种实体。从交通事故研发的角度,全面的描述某一种事故实体需要定义数十种、甚是上百实体属性。因此,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的数据繁多,数据量大。这些数据在系统中的格式包括数值、文本、图像、图形、文件等多种形式。
(一) 功能需求交通事故管理系统除了具备交通事故信息系统基本的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外,还应加强事故原因的分析及决策支持,从而为车辆设计、道路与环境改善、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改善提供有关事故防治措施,为政策、法规、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及信息服务。事故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事故信息综合查询、统计与报表、决策支持、系统维护等部分。其中,事故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统计与报表是本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
(二) 信息需求设计实现系统上述功能,首先必须建立满足功能功能需求的事故系信息统数据库。在总结国际国内事故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后,按照其存储信息量大小划分为以下 3 个层次:第一,基本层,主要满足交通事故基本信息的处理,支持交通事故信息统计分析,目前国内现有的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大多属于这一层次。第二,应用层,全面存储交通事故信息中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要素。教好地支持交通事故信息统计分析,揭示交通事故的内在规律,支持事故决策分析。第三,高基层,储存交通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包括人、车、路、环境、管理及其他相关因素。能够较全面地支持交通事故信息统计分析,支持多种交通处理方法,从事故原因及诱因的宏观、微观分析的角度出发,提供事故防治政策、法规。
2、计划进度表
2016.1.1至2016.2.1 | 熟练SQL Server 根据任务书制定相应的计划 |
2016.2.1至2016.2.20 | 开题报告 |
2016.3.1至2016.3.15 | 选择开发工具,构建开发平台,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文档 |
2016.3.16至2016.4.1 | 完成交通事故系统的事故查询功能 |
2016.4.1 至2016.4.7 | 完成交通事故的决策支持、统计与报表等主要功能 |
2016.4.8 至2016.4.15 | 对系统进行测试 |
2016.4.16 至2016.5.1 | 撰写论文 |
2016.5.1 至 2016.5.15 | 完成论文撰写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检查,反复修改 |
4. 研究创新点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预防事故、保持畅通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基表现形式为政策性、规范性、事务性、差异性、程序性、不可控性。现行管理手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规范性差:接警信息记录不清,出警针对性不强,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不能控制无资格民警处理交通事故而导致行政败诉;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处理程序,导致程序违法。※自由裁量过大:事故案件一人办到底,缺乏有效监督,不符合现场处理和责任认定分离的原则。对嫌疑人的处罚人为因素过大,达不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民警素质决定处理结果:由于内部人员流动、交流频繁,业务水平总有个别滞后的情况,加之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往往导致事故的错误处理或程序的违法。※定量分析欠缺:过多依赖经验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处理结论没有说服力。不同的办案人可能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阳光处理不能实现:所谓阳光就是公开,虽然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要在较短的时间熟悉非常专业的、与交通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能有更好的办法让当事人尽快地知悉相关的内容,特别应该让当事人了解包括程序在内的、正确的相关信息。※法律文书质量差:由于民警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形成的法律文书质量得不到保证,已经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法律的严肃性。※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低:一次事故就是一个教训,千万个教训可以让人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达到预防事故,减少事故的目的。所以存、处理、检索、汇总、分析有用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工作的盲目性: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达不到科学决策、科学使用有限警力的目的。
系统创新和特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