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中日古玩价值研究——以瓷器和字画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手工艺品的创作上各有千秋。近年古玩收藏成为投资新方式,本文主要对比了对中日藏品价格并尝试探究造成藏品价格差异的原因,也借此分析中日两国国民对于古玩、古玩投资的态度。
意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的同时新的投资方式不断兴起。收藏古玩对国人来说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投资,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日古玩的价格和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出中国和日本在经济、艺术工艺、国民思想上的一些差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在扩大。近年来我国古玩市场中,瓷器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很多专家、商人对拍卖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揣摩,如谭冰兰的《我国瓷器拍卖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而针对瓷器也有关于价值分析的报告,例如判断瓷器的收藏价值方面,如夏莉的《浅谈绛彩瓷器的审美特点及收藏价值》;中国古瓷的国际竞争市场研究,如熊寰的《中日古瓷国际竞市研究以景德镇和肥前瓷器为例》;元青花的市场表现,如马继东的《元青花瓷器的市场调查》、孙欣的《元青花拍卖市场十六年之表现》;也有人对瓷器和经济的关系做了分析,如李作云的《浅析陶瓷艺术品收藏与经济的关系》。
国外:日本人也热衷于收藏,自古以来日本就向中国学习烧瓷技术。对于日本瓷器也有一些研究,如富启的《日本瓷器初探》。日本的青花瓷曾在17世纪风靡欧洲,直到18世纪末欧洲也能大规模制造瓷器后才渐渐没落。中国瓷器对日本瓷器影响颇深,对其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彩绘瓷器主要有柿右卫门彩绘瓷、伊万里彩绘瓷、锅岛彩绘瓷、古九谷彩绘瓷四类。日本也有相关典籍专门介绍了这些瓷器,如林屋晴三的《锅岛》、《柿右卫门》、矢部良明的《伊万里》等。也有对中日文化交流过程做的研究,例如木宫泰彦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的古董业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一度进入冰河期,2005年才开始渐渐好转,但古董价格仍然走低,并且日本本土的古董数量并不算多,大多都带有中国味儿。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将近年来中国、日本的瓷器的拍卖价格进行收集、罗列并加以整理、筛选,选出代表性的部分为目标。以数据、图表等形式体现近年来中日古玩的价格走向和中日古玩市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利用第一部分的数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比,纵向上对比不同时段中日古玩价格的变化,通过数据对比尝试找到一些规律;横向上从中日的财政导向、经济环境、工艺手法和国民思想方面入手,分析造成两个人民对古玩的态度差异的原因。
はじめに
4. 研究创新点
将中日瓷器拍卖价格尽量加以收集整理,对比中日古玩的价格,不同于之前将中国古玩与日本古玩分开研究的方法。本文还根据这些差异,从多个方面找原因,不单单从经济一个方面看待价格起落与古玩收藏的兴衰。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