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理论研究进展:世界湿地保护经历了湿地过度开垦和破坏、湿地保护与控制利用、湿地全面保护与科学恢复3个阶段,目前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湿地学界的共识。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有效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以及维持或扩大湿地面积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外发达国家便开始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恢复生物栖息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强调多学科交叉渗透,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水文和资源科学协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化学、生物化学、园林建筑、土木工程、环境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交叉研究,特别是有关于解决区域性的湿地理论和实践问题,跨学科的综 合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发达国家湿地研究继续居国际湿研究的领先地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反映了发达国家湿地研究受重视的程度、资金投入强度和湿地研究水平。国内在湿地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在湿地恢复及湿地保护政策等方面相对滞后,近几年才逐步对湿地的重要作用给予重视,在湿地研究领域侧重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 湿地的评价与监测、栖息地重建等方面,而将湿地生态系统原理应用于污水处理、景观美学 及城市发展的实例却不多。在城市湿地公园构建方面 ,理论基础薄弱,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国外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近年来,预留或恢复湿地已经普遍成为城市园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湿地公园也是湿地公约倡导的主张。尽管国外发达国家在湿地恢复、重建以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但在近年才提出湿地公园并兴建实施,因此湿地公园的基本理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所建设的湿地公园多以环境保护为主,兼有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且其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将土地收购用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后无偿移交给管理机构经营,获得非常好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如美国华盛顿的雷通湿地花园,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恢复及公园项目都是以湿地处理污水为主要目标发展的湿地公园;美国永乐湿地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肖特兰中心,英国slmibridge野鸟和湿地中心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发展的湿地公园;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日本钏路湿原湿地公园则是以生态教育、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结合其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参考国内外优秀案例,确定表达的主题。
(2)结合学校的教学教研特点,探究规划形式以及表达方法。
(3)确定表现主题以及表达方法后,进行初步的探究,探究设计背后的人文因素。
4. 研究创新点
1.重视生态湿地回归,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将人为干扰的农田进行物种多样性重塑,在城市中打造一片森林净土。
本设计从场所精神出发,询问这片土地的精神诉求,汲取城市物质与文化的内涵,以景观的方式去挖掘出场所品质,使场所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也使景观在场所中得与共生,使景观和建筑消融在视觉的场景中,扩张视觉享受的维度,实现了视觉享受的可持续性。
2.利用在河流原生滩涂中建设的自然生态公园、绿色建筑等等去阐述对生态回归的呼吁。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