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三山西湖湿地公园园路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为观光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从而体现湿地文化。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性,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的要求,包括观赏性和教育性等。
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把市民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预留或恢复湿地已经普遍成为城市园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湿地公园也是湿地公约倡导的主张。
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所以建设的湿地公园多以环境保护为主,兼有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功能。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方案设计梳理园内地形和水系,尤其需注重与五联渠的衔接及水系标高的控制。
明确园内保护区域和建设区域,保护核心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合理选址、协调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公园设施,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
针对公园出入口,重要景观节点等重要地段,根据规划创意思路提供详细规划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湿地公园内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道路交通提供了水陆和陆路两种形式,尤其是水陆交通为近距离游赏、探索、体验湿地提供了特殊的道路形式,但是受水深、水速、流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需要重点考虑水上交通工具的介入对于水体生物环境和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园路既是交通线,又是风景线,园之路,犹如脉络,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同时它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进行园路铺装时,一方面要对其与同一般道路一致的、易于清扫、防滑、耐磨、平稳、坚固等要求进行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对公园方向识别、导游、丰富景观等要求进行满足。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