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用汉字表》中难写汉字的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汉字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入日本的。日语中的汉字很多,用法、读法也很复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汉字进行规范化,能够提高国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因此,日本于1946年制定了「当用漢字表」,进行几次修改,到1981年重新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随后日本政府于2010年11月30日公布「新常用漢字表(仮称)」,增加了196个常用汉字,其中有不少比较难写的汉字,同时删除了5个使用频率不高的常用汉字。「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的常用汉字为2136个。这是日本首次修改「常用漢字表」。「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比较难写的汉字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教,在哪些地方被使用,及其使用的原因,都需要被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比较难写汉字的使用场合及其原因,同时分析当代日本人对于这些较难写汉字的态度。本文想通过对于「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一些比较难写汉字的研究,使得人们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汉字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日本关于「新常用漢字表(仮称)」的研究众多,从分析日本「常用漢字表」及「新常用漢字表(仮称)」的特点入手,探讨如何针对日本学习者进行汉语和汉字教学的问题。
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如阿部慎太郎编著的《日本人的汉字知识从常用汉字表 到新常用汉字表》(2009)罗列了新增汉字在多种情况下的使用,从而总结出新增汉字的特点。
笹原宏之的「学術用語と漢字」(2010)就「常用漢字表」和「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汉字的字形、字体、用法列举了一系列学术用语,深度探讨这些学术用语所使用汉字的规范写法。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研究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较难写汉字的使用场合及其使用原因。
はじめに
1 先行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借助了书籍网络等多元化的检索手段,多方位地考察日本「新常用漢字表(仮称)」中较难写汉字的使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