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浅析中国菜名日译过程中的文化缺失及其应对策略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上有名的三大菜系之一,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日益密切,中国菜越来越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代开始,我国一些食材制作方法就相继传入日本,到如今,日本已随处可见中国料理。与此同时,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学者们意识到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菜名翻译成为了饮食文化交流的一个障碍。而国内外对于从翻译与文化关系角度来探讨中国菜日译的文献较少,这方面研究关于应对策略的文献更加缺乏。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于中餐菜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美而又传达情意的菜名翻译,不仅能够让日本友人正确了解这道菜,还可以将菜名中的中华文化传递出来。相反翻译生硬或出现误译会引起人们的困惑。因此,本文将侧重研究中国菜日译后产生的文化缺失现象,以及探讨应对策略,从而减少日本友人对于中国菜的困惑,帮助他们更好的获取原语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使原语意义和原语文化最本真的传递和传播,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十年时间里,相关文章仅有七篇。

据笔者了解,较早关注菜名翻译研究的是刘增羽先生。

鉴于当时菜名翻译混乱的情况,他在1990年提出建议成立中国菜英译名审定委员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明确了翻译的概念。翻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菜名翻译的历史状况和现状,弄清什么是菜名翻译,为什么要翻译,怎样翻译这三个问题。2.中国是个享誉世界的美食王国,中国人对吃额重要性的认识始终贯穿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所以笔者在文献中先大体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再结合菜名以及现实状况,总结命名方法。3.翻阅了大量中国菜名翻译的文献,总结归纳出在日译情况下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实例来加以验证。通过直译和音译的两个方面来探讨日译方法,并考虑一些中国菜的不可译性。4.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加上那个缺乏统一的规范,许多菜品的翻译特别是富有文化意义的翻译让外国人看不懂。所以本文还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通过查阅中日两国菜名互译进行对比。再研究关于中日两国文化上的一些差异:①饮食观念上的差异;②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差异;③烹饪方法的差异;④菜名命名的差异等等。5.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菜要有雅名,有典故,既是菜品生动的广告词,也是菜肴自身的一个有机成分。本文也针对一些采用隐喻手法的菜肴来进行探讨,如:应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等。笔者通过调查举实例来论证中国菜日译时的一些错误,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文化缺失。6.最后,查阅文献,结合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的日译情况总结出应对这些文化缺失的策略。这里还是分写实和写意两种情况探讨应对策略。

基本结构如下引言1.菜名的翻译原则1.1翻译的基本原则1.2关于菜名翻译2.中国菜的命名方法2.1中国料理博大精深2.2中国菜名如何命名3.中国菜的日译方法 3.1中国菜的直译方法3.2中国菜的音译方法3.3中日两国文化差异3.4中国菜日译后出现的文化缺失现象4.就中国菜日译的文化缺失现象的应对策略4.1从直译角度谈应对策略4.2从音译角度谈应对策略结语

4. 研究创新点

1.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将中日两国菜名互译进行对比,更深一步去探讨中国菜日译。

2.以图片的形式直观的举实例,从中探讨有关翻译错误,或者翻译不当的地方。从而引出中日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缺失。

本文最后以不同方面探讨应对策略,并举实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